【手語法句經】{20}無所有的精神

文/本覺法師 圖/李鎬信 |2009.06.04
460觀看次
字級


「如果是雜念,就把它斬斷丟棄。」他們不儲藏雜念,於飲食時省察念頭,其目標是空與無相的解脫。如同鳥在空中飛,所經之處,其蹤跡無法追尋。 ———《法句經》


這首偈頌是對阿羅漢的讚歎,佛教稱「眾生」不單指人類,還包括所有動植物,即佛教的生命觀是建立在全體性的大智慧裡。作為一個生命個體,智慧生活的第一步就是善護自己的身、口、意三業:防止違法,出言謹慎,思想健康。佛陀特別針對口業叮囑了很多,因為口可以讚歎也可以誹謗,還可攝取食物維持生命的延續。

佛教的根本法則是因緣果報,所有的生命都是相互依存的關係。所以佛陀教導我們,維持生命時要盡可能減少消耗,同時以無所有的精神,徹底割棄貪欲。因為所有的生命都是一個共生體,尊重其他的生命就是尊重自己的生命,這就是生活的大智慧。

我們應當向佛陀學習,不要讓生命成為欲望的奴隸,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欲,不惜犧牲其他生命的行動,真是人間的悲劇。人類現在遭受到的狂牛症、禽流感、SARS乃至新流感等,都是自招的惡果。依據《十地經論》所言,依飲食而滋養成長的肉身,從我們出生到死亡一直不停在遷流變化,這個肉身是變化無常的。如果我們不知節制,不但容顏改變,生命也將加速消亡。

通過飲食的調節,不但可以得到身體的清淨,更能淨化內心。《法句經》中這樣稱讚阿羅漢「彼已無憤恨,猶如於大地,彼虔誠堅固,如因陀揭羅,如無污泥池,是人無輪迴。」

阿羅漢的心地如大地般堅忍,不會因受到刺激而變化;有如門柱般穩固,不被生命的起落所動搖;有如無淤泥的水池般安寧清淨,這樣的人是不會再有輪迴了。

我們應當效仿佛陀,先從簡單飲食開始,以得到清淨的身體為實踐佛法的基礎。次第前行,將心中的雜念慢慢鏟除,擺脫飲食等物質為主的生命形態,為成為一個真正的修行者而努力實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