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潛水運動的優點,潛水教練張助道指出,水底的水壓可以促進人體新陳代謝、也能提升氧氣使用效率,「氣瓶空氣的氧含量原本是百分之二十,但在水中吸氧,就像提高到百分之六十一樣」;張助道補充,戴著面鏡時,透過水壓作用,也有促進臉部血液循環的美容效果。
潛友林崇偉則說,在海域和海面下自然廣闊的環境中,「讓整個人都很放鬆,非常喜歡那種自由自在的感覺。」林崇偉認為潛水適合紓壓,愈潛會愈舒服、心情也開闊不少。中華潛水推廣協會理事長李文期也表示,周末和三五好友一同去潛水,回程在船上或岸邊的昏黃燈光下喝啤酒、吃點心,聊聊水底見聞,是人生一大樂事。
但張助道和林崇偉也特別指出,其實學潛水並不困難,安全性也很高,「但只要稍不小心,就會出意外」,如遇上水溫過低、天候和海象惡劣;在水底被暗流漂走、迷失方向、碰撞礁石;或被水母、海膽螫咬,甚或因浮上水面速度太快,造成泛稱「潛水夫病」的空氣栓塞、氮氣栓塞,以及氮醉等症狀,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傷害,甚至危及性命。
因此,張助道特別著重安全設備的使用,例如充氣式浮力袋、牽手繩等,也強調要結伴同行;李文期則提醒初學者:「保持呼吸是最重要的觀念,無論在水底碰到甚麼情況,都要記得自己還有氧氣瓶,嘴巴絕對不能鬆開氧氣管啣口,否則一「斷氣」,再做甚麼都於事無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