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學衡】從姚合《極玄集》看唐詩的「興會」

鄭宇辰 |2009.05.28
467觀看次
字級

晚唐姚合編《極玄集》,共選了二十一位詩人,分別是王維、祖詠,李端、耿湋、盧綸、司空曙、錢起、郎士元、韓翃、暢當、皇甫曾、李嘉祐、皇甫冉、朱放、嚴維、劉長卿、靈一、法振、皎然、清江、戴叔倫,這二十一位詩人中有十九人主要生活在大曆時期。中晚唐及其稍後成書的唐人選編唐詩集中,唯有《極玄集》以大曆詩人為主。

《極玄集》所選的一百首詩中,五言古仄韻二首、五言排律三首、五絕八首、七絕三首,其他皆五律。《極玄集》中的交往詩淒清暗淡,正是大曆詩人心理的真實反映,也是時代的產物。

元蔣易序其書曰:「武功(姚合號)去取之法嚴,故其選精,選之精,故所取僅若此。宋初詩人猶宗唐,自蘇、黃一出,唐法幾廢。介甫選唐百家,亦惟據宋次道所有本耳。《又玄》、《粹苑》,世已稀睹,況其他乎!」可知《極玄集》諸作保存「唐法」。

「唐法」主要表現在詩人構思上的「興會」取向。盛唐人普遍強調「興會」在構思中的重要作用,而中唐人則對這一方式做了很大的改造,直接影響了詩風的變化。

「興會」是指詩人會心自然景物而產生的創作衝動,但不同時期的詩人對它的理解則並不一致。如何處理情志和物象的關係,是詩歌創作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齊梁人很看重物象,劉勰就提出「文貴形似」、「體物為妙」。

盛唐人也看重物象,但更看重情意,主要體現在抽出物象中最能表達情意的特點,在情意統一下組成一渾融和諧的畫面。

中唐則更強調以情意統攝物象。如白居易〈長相思〉以「水流」、「山點點」、「月明」、「人樓」等,先後形成個別意象,而以悠悠的恨來統攝它們。

從齊梁人的「文貴形似」到盛唐人的「意象並重」,再到中唐人的「以意役象」,不斷地提高興會活動中「意」的作用,是詩人在運用這種構思方式時的一個發展趨勢。

《極玄集》反映了以意役象的「興會」方式,且由於山、水、孤、獨、空、清、秋、寒、靜、幽、古、深、閑、稀等字的重複運用,使得《極玄集》帶有清幽淡雅悲涼的中唐風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