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教育基金會教改志工李桂珍,從小就是爸爸心中的小寶貝。「妳的名字有個珍,是代表很珍貴的意思,因為妳就是我們的寶貝噢。」爸爸一直這麼說著。
她記得曾經有一個晴朗的午後,要爸媽出門帶她出門辦事,因為爸媽不同意,在要出門那一刻,一向乖巧的她突然發脾氣把衣櫃裡所有的衣服都翻出來。「沒想到,爸爸溫柔地走過來,嘴裡唸著:『怎麼把東西弄這麼亂?』然後一邊幫我收拾,一邊安撫我,最後他們哪裡都沒有去,就在家陪我。」
李桂珍說,她很清楚自己在當下的倔強,是為了試探「爸媽愛不愛她」,而爸爸溫暖的回應,讓她覺得自己好幸福,感覺自己被了解、被愛到了。敘述這段往事時,李桂珍激動地留下眼淚,她不好意思地說,雖然是四十幾年前的事了,每每想起還是激動,「很感謝父親的溫柔,讓我在往後的人生中清楚的知道,我是一個被愛得很夠的人。」
相對於爸爸的溫柔,李桂珍的媽媽卻曾因為桂珍與弟弟的衝突而體罰她,使她曾懷疑自己在媽媽心中,地位遠遠不如弟弟。
直到李桂珍自己當了媽媽之後,才知道媽媽的心情。「母親面對這麼多生活壓力,又對孩子付出這麼深,如果孩子還不聽話、常爭執,難免委屈得覺得自己『很不值得』。」但李桂珍也發現,小孩並不是真的「不聽話」,而是父母不夠了解小孩的思維模式,沒有用同理心去和他們相處,所以才容易對他們生氣。
「我需要學習!」一股強烈的動力,讓桂珍參加了人本基金會父母成長課程,學習怎麼了解一個孩子,而不是以打罵的方式進行「親子溝通」,後來,並加入成為教改運動的志工。
現在,李桂珍經常和三個女兒分享她擔任教育改革志工的各種想法,也習慣和她們討論學校的各種制度和做法,「學習,改變了我的親子關係,更讓我學會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人本基金會正發起「建立一個不打小孩的國家」活動,鼓勵大人們「與孩子立約」不體罰孩子。立約者將可獲得人本基金會出版《愛的手冊》一本,以及活動門牌貼紙一份。《愛的手冊》中,收錄如何不體罰也能將孩子教的好的故事、方式,以及思想。另外,人本正於全國舉辦免費親子講座「教出會思考的小孩」,由森林小學校長朱台翔主講。洽詢:(○二)二三六七○一五一分機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