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全國中小學生們,快趁暑假下水練游吧。教育部將把中小學生游泳標準由十級修正為五級,加入自救救生能力,且原最高級的二十五公尺,也將提升為蛙式、自由式各一百公尺。這項新標準正在召開公聽會階段,預計今年九月中小學開學時實施。
許多縣市都將國小十五公尺、國中二十五公尺列為畢業標準;但教育部次長吳財順指出,一旦發生落水意外,會游十五、二十五公尺恐也無法活命,因此,此次修訂標準的重點,在於加入三漂,即仰漂、水母漂、十字漂等自救救生內容。
過去行之有年的十級標準,最高一級為蛙式、仰式、蝶式、仰式各二十五公尺;教育部此次修正標準的原因,則是十級的分類太細、不易落實,且「長泳」能力才是水中保命的有效保證。
但教育部體育司長王俊權說,未來各縣市或各校都可自訂學生畢業前要達到的分級標準。
台體大教授高俊雄表示,一般學生畢業門檻以達到第三級為宜,即藉物打水前進二十五公尺,換氣游泳前進十五公尺,不是所有學生都要達到第五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