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楚戈,本名袁德星,出生中國大陸湖南汨羅,他寫詩、寫藝評,研究古代文物、也幫朋友畫插畫,畫水墨、版畫、書法、雕刻、陶藝……樣樣都玩,有人稱他做「全才藝術家」。
楚戈在湖南鄉下念私塾死背古文、中學接受現代教育讀老舍巴金,十七歲長沙從軍、隨部隊到處移駐,從長沙而武漢而南京上海到台灣,從台中桃園新竹台中到台北。寫詩、流連文藝咖啡館,成為一位愛好文藝的軍中青年。
也曾皈依佛門預備出家,但一轉又去結婚生子,接著退役,投稿、畫漫畫維生,一路顛沛三十五年,前半生紀錄,似乎沒一項為成為畫家做準備。
楚戈三十五歲才參加大專聯考,考入藝專夜間部,成為高齡學生。然而學院式的美術教育,對他沒什麼影響。楚戈這時期寫藝評,出版過一本《視覺生活》的評論集。然後進故宮博物院器物組工作,研究中國古代器物造型和圖紋。業餘替朋友的文集畫畫插畫。
楚戈畫畫,跟他寫詩,或書法,完全一路的,抒發性情而已,也達到自娛娛人的功效;成為「專業」倒像是無心插柳的結果。
憶起五六歲時候,母親是湘繡好手,描圖刺繡都擅長的,嫁到務農世家當媳婦。有天廚房砌了新灶,他突發奇想買些染料在新灶壁上畫起來,引來街坊鄰家輪流來參觀。楚戈說這或許就是他畫畫的起源。
一九八一年,楚戈五十歲,造訪他生命的大客是鼻咽癌。大病以前他的詩畫,雖然跟傳統脫格,用色上還保有那種淡雅、含蓄、收斂的格調。大病之後,楚戈像打翻了顏料盒似的,色彩大膽鮮豔,酣暢淋漓。
楚戈說:「我寫文學沒有什麼使命感,藝術也是『玩耍進行曲』,人生又『無所謂』。」「不與人爭、無得亦無失,自在一生,但也從不預防,從不未雨綢繆,這是我一生寫照。」(林乃文)楚戈的故事登於《新觀念》雜誌四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