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查不到

 |2009.05.17
405觀看次
字級

Bank stress test  銀行壓力測試

美國政府7日公布了19大銀行「壓力測試」(bank stress test)結果,其中10家共需要增資746億美元,以因應經濟衰退可能帶來的危機。測試結果使19大銀行強弱立判。高盛、摩根大通是大贏家,被判定不需增資;美國銀行與通用汽車金融部門GMAC則是最大輸家。

到底什麼叫「壓力測試」?壓力測試主要目的是測驗銀行在金融海嘯下有多大的抗壓力,根據受測結果估計所需增資或經援幅度,以免經濟衰退,銀行倒閉,可謂立意甚佳,但也飽受批評。例如 「壓力」不夠,「考題」太簡單,不能測出銀行真正「實力」,就像對正在嚴重內出血的病人貼小繃帶,完全無濟於事。

 批評者說,銀行業問題比表面嚴重,有些已形同僵屍銀行;他們批壓力測試只是美國財政部「安定人心」所作的表面工夫,未測出問題核心。銀行最頭痛的是如何解決高達1兆5千億至2兆美元的不良資產。

 事實上,銀行也經常提供資料給監管單位,他們自己可能也做風險管理(manage risk)的沙盤推演(run scenarios),但風險本身很難衡量和預測,「壓力測試」只能評估銀行在最壞情況下如何度過難關。因此,壓力測試充其量只能讓民眾看清哪些銀行體質較弱,並阻止這些銀行再危害整體經濟。

Stereotype threat刻板印象威脅論

 過去20年來,各種歧視(discrimination)明顯消褪。以美國為例,不但選出第一位黑人總統歐巴馬、第一位聯邦眾院女議長波洛西,主導整個社會潮流趨勢,一言九鼎的歐普拉溫芙蕾(Oprah Winfrey)更是位傑出的黑人女性脫口秀節目主持人。

 研究種族歧視(racism)和性別歧視(sexism)的學者可能得面對更棘手的問題:如果歧視已經不像過去那麼嚴重,為什麼社會上某些族群或團體表現仍遠遜於其他人?是歧視行為轉入地下,還是有其他力量在運作?

 社會學家提出一套理論叫「刻板印象威脅論」(stereotype threat theory),也就是性別、族群、年齡及醫療等不同類型的刻板印象,對個體的學業成績、運動表現、認知作業等的行為影響。《時代雜誌》報導,某些被汙名化的團體(stigmatized groups),面對壓力時表現更差,即使在大型標準化的公平考試中亦然,這就叫「刻板印象威脅」,像黑人、女性、老人、原住民都可能面臨這種威脅,也就是壓力愈大,表現愈差,這時可能只有靠信念的力量(the power of belief),說服自己相信正面的刻板印象,才能影響他們的表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