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巖錄》第二十一則〈智門蓮花荷葉〉:
僧問智門:「蓮花未出水時如何?」
智門云:「蓮花。」
僧云:「出水後如何?」
門云:「荷葉。」
蓮花未出水時,如從靜止的情況來看,它不是蓮花,要從動的來看,則它將是蓮花,亦可說已是蓮花了。「將是」與「已是」皆是「是」,非「不是」。
譬如說已與花店訂一盆花,這預訂的花,即使未取回,仍擺在店家,就已經算是人家的花了,也就是說這盆花已是有主了。所以,蓮花未出水前就已經有做蓮花的約束。
印材未創作前僅是材料,在刀與石的撞擊之後,將轉成「蓮花」印面。在刻這方印前,印面是平的,但已是先繪妥蓮花樣本。奏刀之後,依據樣稿的線條,或用切刀,或用衝刀,或刻劃,或劈鑿,或雕琢,或鏟底,全部鑿刻完成後,這時印面已形成「蓮花」肖形印,而鈐記後則顯出紅滴滴的「蓮花」印蛻。
鑿刻是程序,「蓮花」已先成形。且看雪竇禪師的頌:「蓮花荷葉報君知,出水何如未出時,江北江南問王老,一狐疑了一狐疑。」
蓮花出水後,智門禪宗說是荷葉,原因是荷葉與蓮花是一體之異。重點在初發心與向上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