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屏東訊】一名林姓老先生近兩周來偶覺頭痛,右邊手腳也無力,常從腳踏車上摔下來,走路都不自然,且說話反應較慢等症狀就醫,醫師起初懷疑是腦中風,問診後才知他三個月前曾有輕度頭部碰撞,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是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經開刀治療,生活恢復正常。
署立屏東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蘇裕峰表示,許多人對頭部輕微撞傷不以為意,幾周甚至幾個月後,慢慢在生活中出現許多奇怪症狀,年輕人常以腦壓上升如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意識障礙或半側麻痺、知覺障礙、失語等症狀表現;老人則有性格變化、沒力氣、記憶力退化等症狀。
蘇裕峰說,大部分慢性硬腦膜下出血的病人年紀在五十歲以上,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病人沒有頭部外傷的病史,其他有外傷病史者大多為輕微外傷,有酒精成癮、癲癇或血液凝固疾病者較易發病。
慢性硬腦膜下血腫易被誤診為中風、精神病、偏頭痛、老年癡呆、頸椎病變、神經衰弱、腦瘤、心臟病、高血壓、視力障礙等。
蘇裕峰指出,慢性硬腦膜下血腫手術後,恢復日常生活功能的機率高達百分之八十,死亡率只有百分之一,如發現有類似的症狀,要回顧自己的病史,看頭部是否曾碰撞過,以免醫師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