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民健康局調查發現,習慣吃重鹹的民眾逐漸變少,不過,只有兩成民眾在挑選包裝食品前,會注意營養標示上的鈉含量。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指出,泡麵、醬菜、鹹魚、臘肉、洋芋片、豆腐乳等都屬於常見的高鹽食品,根據前兩年「健康行為危險因子監測系統」電訪結果發現,國人食用這類食物的比率逐漸下降。
國健局成人集中老年保健組長徐瑞祥強調,控制鹽(鈉)的攝取量是預防高血壓的重要指標,建議國人每天攝取鈉的總量不要超過兩千四百毫克,等於一般食鹽六公克。
如何計算一天飲食的鈉含量?台大醫院營養師翁慧玲指出,除了少吃醃製、加工及罐頭食品外,更應注意點心、零食、飲料的含鈉量。例如,運動飲料與番茄汁都屬於高鈉的飲料;乳酪、洋芋片、鹹酥雞等食品,也都是高鹽食品,高血壓民眾最好少吃。
依照相關法規,所有食品外包裝上都需標示鈉含量,民眾在購買時,應參考鈉含量高低,再決定是否購買。但調查顯示,只有兩成民眾如此做。
為了提醒民眾減少攝取鈉(鹽),國健局、心臟基金會將於五月十七日在台北市國父紀念館西側廣場舉辦「低納好健康、安穩血壓值」衛教園遊會,提供免費血壓篩檢,並以趣味競賽活動加強民眾對於高血壓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