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如何關心媽媽的健康?署立台中醫院中醫師邱瓊慧認為,婦女的更年期保健很重要。
邱瓊慧說,婦女平均於四十九歲進入更年期,建議三十五至四十九歲的婦女可依體質用藥膳調理身體,一周約吃一到兩次的藥膳即可。例如陰虛體質者可在煮雞湯或排骨湯時加入枸杞、當歸、百合等藥材;氣虛體質者可加山藥、黨參、白朮等。
至於更年期婦女,她則主張補腎,平時可吃些腰果、松子、核桃等堅果類,並可多食黑豆。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西整合醫療科醫師張宏州說,更年期女性由於卵巢功能衰退、雌性激素減少,生理活性穩定度減弱,情緒較為敏感、容易出現心悸、肌膚及黏膜乾澀、潮熱、失眠等症狀。
他表示,大豆異黃酮用於更年期症狀的調整在醫界雖然還有爭議,但是多食用新鮮大豆製品,如豆漿、豆腐,以及足夠均衡的蔬果,對於血脂的控制及心血管疾病預防,皆有助益。
張宏州表示,中醫藥治療著重於氣血陰陽的平衡,過則瀉之、虛則補之,對於內分泌功能之不足,利用何首烏、菟絲子、生地黃、熟地黃、枸杞子、大棗等藥物,可以依個人體質加以調養。
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同時服用藥物治療的婦女,若要服用中藥,他建議諮詢中西醫整合醫療醫師,提供正確的處方及使用方法,避免產生交互作用,影響原有藥物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