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三月底曾發生署立桃園醫院拒絕接生即將臨盆孕婦的案件,母親節前夕,十六個婦女團體昨天共同連署,呼籲政府盡速成立「生育風險補償基金」,避免孕婦人球事件再度發生,提供婦女安心的生產環境。
所謂「生育風險補償基金」,是由國家設立「生產風險承擔機制」,保障產婦與嬰兒於生產過程中不能預期的損害;為讓婦女及家屬盡速獲得補償,規畫採取「無關對錯」的精神,一旦發生損害,都能在第一時間獲得補償,可使醫事人員免於訴訟賠償壓力,鼓勵醫事人員誠實申報。
婦女團體從民國九十年開始推動生產風險補償機制,九十二起提出修法版本,終於在九十五年獲得衛生署長承諾,開始研擬「生產風險補償基金」。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說,馬英九總統也承諾列為婦女政見,馬政府已上任一年,衛生署早該完成政策研擬,希望今年內就能上路。
婦女團體指出,衛生署之前推估,推動生育風險補償基金大約需十二億元經費,政府近來減稅政策逾二千億元,顯示財源不是問題,關鍵只在於政府要不要做。
立委黃淑英表示,政府可用試辦計畫方式先行推動,再擬訂行政院版本法源依據送立法院審議。她說,生育風險補償基金未來朝定額補償方式,傾向採政府每年編列公務預算支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