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小啟】
「古今譚」專欄於今日結束。連載近兩年間接到許多來自國內、外熱情讀者的響應,我們已將此專欄之篇章,結集成六冊,交由佛光山香海文化出版;相信讀者在閱讀中,都能感受經典之善美,更希望讀者能將這些小故事,深烙在你的生活中,逐一反芻並且實踐。我們將陸續推出新專欄,以饗讀者!
雙面神,是指有兩個面孔的神像。
佛教裡常說「三世因果」,念佛的人也常講將來往生極樂世界。因此,很多人誤以為佛教總是把注意力,放在遙不可及的未來。事實上,三世因果是指過去、現在、未來,過去是因為現在才會有過去,未來也要有現在才能有未來,所以在這三世當中,佛教最重視的還是現在。
講到時間,佛經裡提到無量阿僧祇劫;這是很長、很長的時間。但不管時間多長,佛教最重視的,仍是長時間當中,最小的一個單位,叫「剎那」。剎那雖然短暫,但永恆也是由短短的剎那所累積形成,才能造就無量無邊的世界,所以剎那是很重要的。
另外,佛教也講到十法界,分別是:佛、菩薩、聲聞、緣覺、天上、人間、修羅、餓鬼、地獄、畜生。不管哪一界,甚至六道輪迴之中,佛教最重視的還是人。無論是生天也好,成佛作祖也好,都先要把人給做好,如果沒做好,就會到地獄、餓鬼道去,因此做人很重要。
由上述的舉例,可以知道佛教的教義是注重現在,禪宗常說「把握當下」,因為當下就是未來,當下就是永恆,沒有當下就沒有未來,縱使未來要往生西方,也得先把當下的佛給念好。
有一個雙面神的故事,可以說明這個道理:
在羅馬古城的一座廢墟,有個人撿到一尊雙面神像,他覺得很奇怪,不禁說道:「這個神像怎麼會有兩個面孔呢?」
沒想到,神像卻開口說話:「對啊!因為我一個面孔要看過去,如果有錯誤,才懂得改正。另一個面孔則是看未來,注意未來,才懂得計劃現在啊。」
這個人聽了,問神像:「你注意過去,注意未來,那現在怎麼辦呢?未來怎麼樣,還不是要從現在開始計劃,你怎麼沒有注意到現在呢?」
這時候,雙面神像嚎啕大哭:「過去,我在這個羅馬城,就是沒有注意到現在,所以羅馬城才會被毀掉。而我這個雙面神,因為只看過去,只看未來,沒有看到現在,所以人家才不要供奉我,把我丟掉。」
雖然這只是一個譬喻,但它告訴我們,當下是很重要的。無論過去也好,未來也好,一切都以當下為出發點。(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