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院內感染 有效圍堵疫情 衛署公布洗手五時機 醫護更要落實
【本報台北訊】新流感H1N1肆虐全球,不少人搶購口罩,但衛生署提醒「勤洗手」,比起戴口罩更是防疫王道,尤其是經常與病人接觸的醫護人員。
為響應世界衛生組織(WHO)醫護人員洗手運動,落實手部衛生工作,衛生署公布WHO醫護人員洗手五時機,呼籲所有醫護人員落實手部衛生,才能確實於第一線防堵病原體傳播。衛生署長葉金川表示,區域醫院等級以上的醫療院所都應落實,「不合格的醫院,不是在救人反而是在害人。」
據WHO調查指出,已開發國家的急性醫院住院病人,其院內感染率為百分之五至十。而據估計,台灣每年院內感染人數約有八萬五千人,台大醫院院長陳豐明說,台大的統計也顯示,院內感染造成病患平均多住院二十天,一年更多支出五千多萬的醫療費用。
「洗手」是預防醫療機構內微生物散播的重要方法。台北榮總院長林芳郁說,醫療人員勤洗手,不僅能降低病患感染死亡率,更能降低醫療資源浪費,病人的醫療品質也能大幅提升。
疾病管制局局長郭旭崧昨天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洗手五時機,分別是「接觸病人前」、「執行無菌技術前」、「接觸病人血液、體液後」、「接觸病人後」,以及「接觸病人環境後(病床、床旁桌等)」。
根據WHO醫療照護機構手部衛生指引指出,於雙手無髒污等情況下,使用酒精性乾洗手比起使用肥皂及清水洗手快速、方便,所以WHO於醫療院所推廣乾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