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東訊】台大研究團隊以台東舊香蘭遺址出土的骨骸粒線體DNA與台灣活體野豬比對,發現南投野豬「蘭蘭」的基因和兩千多年前的野豬幾乎相同(圖/朱有田提供)。
此次研究目的在尋找台灣野豬、家豬馴化與南島語族人類遷徙過程的相關性,台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朱有田率研究團隊與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及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合作,在全台尋找活體野豬與原住民所收藏的野豬骨骸,截至去年底共分析八十頭野豬,發現四十九頭與古代野豬屬同一生物分枝,另外三十一頭被分配至蘭嶼豬或外來豬種分枝,證實台灣野豬遭外來基因滲入。
其中,在南投人和村的野豬「蘭蘭」,牠的粒線體DNA比對結果與兩千年前的野豬骨骸僅有兩個核←酸差異,DNA序列幾乎相同,是基因最接近史前野豬的台灣野豬。
朱有田說,考古遺址的豬是野豬還是圈養豬,尚無法證實,可確定的是,當時豬和人類已有密切接觸。關係延續至今,台灣野豬在原住民文化中仍扮演重要角色,而這項研究也打開台灣動物考古的大門,未來可望建立台灣原生物種基因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