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國民是國家最寶貴、最重要的財富,正如教育一般,將資源投注到國民健康的維護和促進上,是絕無虧損,獲利最多的投資運用。
政府設官治事,各有所司,讓國民人人擁有健康的身心,享受安全的人生,是衛生主管機關的責任;也是政府所有部門共同的責任,同時更是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的責任。
主管全國衛生事務的行政院衛生署,為了承當讓國民能有健康的身心與安全的人生,分別設立醫事處、藥政處、食品衛生處、護理及健康照護處、國民健康局等單位,各司其職。近年來由於全民健康保險的實施,國人對衛生的關切幾乎完全投注在全民健保一項之上。
單從全民健康保險一項來看,其包括的範圍亦甚為廣泛,並非僅局限在傷病治療;至少應及於能維護及促進身心健康的相關事項。基於做為媒體的責任,我們呼籲衛生主管機關、政府相關部門、民意機構,以及全體國人共同朝以下幾個方向努力。
一、打造健康的生活環境:人是必須在清潔健康的空間,才能擁有健康的身心與安全的生活。所以環保署要致力於大自然生態系統平衡的維護,公害污染的防制,清潔水源、空氣、土壤的保護,才能讓人在這個空間中經營健康的生活,享有美滿的人生。
二、防止人為災難的發生:許多意外事件所造成的傷害,其實都在意料之中。如機汽車災禍的發生可改善道路設計、標誌系統、交通規則、用路習慣、駕駛守則等而避免。交通部在這方面便不可推卸責任。
三、提升專業設計水準:像近年來國人骨折的比例較其他國家為高,只要在建築設計上改變一些標準,即可減少。如浴室地面必須止滑,限制用光面建材;樓梯階級增大幅寬,浴盆、水糟旁加裝扶手等,只要內政部營建署修正建築規範便可有效防止。
四、不良習慣之戒除:菸品、毒品、檳榔、酒品之類嗜好都會傷害健康。單以菸品計每年由而增加的醫療成本即在三百億元以上。應從教育、醫療、法律、人生觀的塑造等多方面著手戒除。法務部、環保署、教育部、文建會、財政部都有不可推諉的責任。
五、運動健身習慣的養成:運動健身是自古以來不易的鐵律,但是國人有運動習慣的人少,只有退休的老人才會注重養生保健。體育委員會和教育部不能把注意力只集中在栽培選手、參加賽會、奪取獎牌上。
六、工作職場災害的防制:國人罹患各種職業病的比例偏高,而工作災害更是層出不窮,所以工作場所的安全要特別講求。不但硬體設備必須達到安全標準,軟體的操作規範更應講求。經濟部、內政部、勞工委員會都要加倍努力。
七、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社會風氣敗壞,生活方式萎靡,在上位者酒食徵逐,少男少女上網援交,自然難以保障身心的健康。所以教育部、文建會,都要多盡些心力倡導正當的生活方式;在高位者尤其要能以身作則,產生典範作用;少些鬥爭,多些友愛,更可以減少精神疾病。
維護並促進國人的健康固然衛生署責無旁貸,但若政府各部門不能以促進國人健康為念,共同盡到促進國人健康有的責任,則衛生署只接收更多的傷病患者。所以政府一體不單是一句口號,非僅如此;維護健康也是每一個人自己的責任,身體力行,不可委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