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祖庭 齊聚近500位學者高僧 一日一專題 連續100天 「禪宗中國」學術會議同步進行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由河南嵩山少林寺、中國文化書院聯合舉辦的「少林問禪‧百日峰會」,二十七日在嵩山少林寺隆重開幕,近五百位來自中國及日本、韓國、越南等地的學者及高僧大德參加,並進行「禪宗中國」學術研討會,活動將持續至八月三十一日結束。
本屆問禪是以「開啟智慧、點燃心燈」為主題,以體驗禪趣、印證禪心、開啟禪智、貢獻和諧為宗旨,並從「哲學視野」、「文學風貌」、「宗教信仰」、「藝術審美」等不同面向,開啟「少林問禪」新篇章。時間長達百日,其間,每日將有一位佛學、國學方面的著名學者在少林寺經堂進行專題講座。
與會許多專家學者都是各研究領域頂尖人物,分別來自中國社科院、佛教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東京大學、南韓中央大學、越南河內大學等近三十餘所國內外高校和研究機構。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所長湯一介在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中國禪宗中心思想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以「內在超越」為特徵的宗教,這和西方以「外在超越」為特徵的宗教有很大不同。
日本東京大學東方學會會長戶川芳郎教授則表示,佛教文化是中國佛學重要部分,在日本影響廣泛,因此對研究中國文化思想的日本學者來說,能參加「禪宗中國」這樣的研討會很有意義。
來自南韓的梁承武教授則對能夠來到禪宗祖庭,感到很光榮。
禪宗是佛教在中國本土化的結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中最重要的象徵之一,禪的思想豐富了中國的文化、思想寶庫,產生了極深遠影響。作為禪宗祖庭,少林寺在歷史上先後傳承過以跋陀為代表的南傳禪法、以及以達摩為代表的大乘北傳禪法等,這些禪學思想尤其是中華禪學的重要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