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研究,大腸息肉轉變為惡性大腸癌的機會,與息肉大小有關,息肉愈大,罹患惡性大腸癌的機會也愈大。
一般說來,若息肉小於二公分,有百分之八至十五的機會,可能轉變為大腸癌,息肉為二公分及三公分以上者,轉為大腸癌的機會分別為百分之十四~二十二及百分之二十一~三十三。
所以,若經大腸鏡檢查發現有大腸息肉,最好能取出部分組織或接受大腸鏡息肉切除術,做完整的病理切片檢查,以判斷是否有惡性大腸癌存在及癌症侵犯的程度。
在接受大腸鏡檢查之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大腸排空準備,也就是將大腸內殘餘的糞便完全清除,以減少病患接受大腸鏡時的不適感,同時可降低大腸息肉及早期大腸癌的誤診率。
目前各大醫院,大多採用電子內視鏡進行大腸癌的檢查,其長度約一三○至一六○公分,可由醫師單人操作,或者加上一位助手採雙人操作。
目前有所謂的「無痛性大腸鏡檢」,其實是以麻醉的方式,使患者暫時失去意識,以減少疼痛不適感。不過,「無痛性大腸鏡檢」也有其缺點,包括1.因麻醉所造成之心肺功能抑制。2.因病患不會反應疼痛感而相對增加腸穿孔之風險。3.必須自付麻醉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