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建議,一般民眾五十歲時,就可以考慮做第一次直腸及結腸檢查,而一級血親內有結腸直腸癌病史的民眾,則建議提前至四十歲,如果個性較容易緊張,建議選擇無痛的大腸鏡檢查,以免因怕痛而錯過了早期診斷及治療的良機。
目前一般醫療院所提供的大腸癌篩檢方式包括:
(1)結腸直腸癌篩檢工具:糞便潛血反應檢查、下消化道攝影、乙狀結腸鏡檢查以及全大腸鏡檢查。
(2)國民健康局建議五十至六十九歲民眾,每兩年做一次糞便潛血反應檢查。目前各縣市衛生局(所)均有提供此項服務。
北醫健康中心王森德主任提醒說,一般大腸癌的篩選大多採用糞便潛血反應檢查,再加上乙狀結腸鏡的檢查,但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報告,若只做大便潛血反應檢查及乙狀結腸鏡的檢查,仍有四分之一的患者,無法發現已罹患大腸癌。
因為有一部分大腸癌發生的位置,是在右側的大腸(包括升結腸及盲腸),而乙狀結腸鏡的檢查無法深入此處。此外,根據日本國立癌症中心的報告,近年來,右側大腸癌的發生率有相對增加的情形。所以,大腸癌的篩檢建議選擇賴完整的大腸鏡檢查。
雖然傳統下消化道鋇劑雙重造影,也可做為大腸癌的篩選,但其缺點是,對大腸息肉或早期大腸癌的檢測率低於大腸鏡檢查,且無法取出病灶組織,進一步做病理切片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