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夫妻最大的問題是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對方身上,但沒有一個人可以成功滿足我們的需要,經過一番體會才能開竅,夫妻雙方都尋求到發自本心的快樂,才最理想。
理想伴侶,可遇不可求,真遇到了,彼此若不配合舞步,像跳探戈一樣有節奏的進與退,那必會踩腳撞鼻,糟蹋了美滿良緣。
北京心理月刊去年底做了份調查,有八成男女相信「理想伴侶是存在的」,再進一步問道,你們現在的伴侶是否理想,竟有近八成說不是。香港大學家庭研究院總監李維榕認為這個現象表達出,相信有理想伴侶是最自然的一件事,誰願意一開始就打算找個前世欠他債的人做伴而自討苦吃?
沒有真理想 只要合適
「現代夫妻最大的問題是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對方身上,但沒有一個人可以成功滿足我們的需要,經過一番體會才能開竅。」李維榕說,求偶初期,人人或多或少都有內定的藍圖,娶妻希望溫婉柔順,嫁夫希望體貼入微,高短肥瘦都有一定的理想,這本是上一代的傳統觀念,不幸的是,很多現代人都跟著這個規格為標準。
「對伴侶最大的考驗就是朝夕相處的搭配,從打理家務到教育孩子,到處理雙方家族,處處都是戰場,人人都有做不完的事情,缺乏閒情,何來理想的伴侶。」她說。
台灣LoveMaster101愛情學校校長梁濬哲則認為,給伴侶加上「理想」頭銜,首先要看怎麼解釋「理想」這兩個字,不同的時空就有不同的要求,「我認為世間沒有真正的理想伴侶,只看合不合適,」他就常提醒愛情學校裡的未婚男女,愛情要落實在生活中,度過交往一年半的蜜月期,就要從三個角度去正視對方理不理想,假若答案是否定,那趕緊解決,因為把問題拖到婚姻中,只會加重,不會減輕:「我還沒看過成功的案例。」
習慣的差距 別用美化
檢視的第一個角度是價值觀,尤其是金錢方面的收支一定要充分溝通,等婚後再發生用度上的歧見再單件討論,可能就極難取得共識。
第二件要溝通清楚的是日常生活習慣,以最普通的假日休閒來說,有人非出外跑跑,有人卻覺得待在家裡最舒服,沒有對錯,只有選擇的不同,習慣若差距太大,千萬別用美化來逃避,一旦共結連理,就極可能變怨偶。
「如果我們在自己很喜歡的對象面前無法真正做自己,長期的委屈跟遷就對方,二人的相處必定不快樂,不快樂的相處又怎會是可以長久的愛情呢?」梁濬哲認為,愛情絕不是單方面渴望的狀況,一定要互相體諒溝通,兩人必須是平衡的才會有一百分的愛情,而不單是自己想像的愛情,卻是對方壓力的「礙」情。
本心的快樂 共同尋求
作家華嚴從來不看好理想伴侶,她認為,男人永遠有孩子氣在作怪,舊鞋換新鞋,又抱怨新鞋箍腳,「真令人啼笑皆非。」她說,「人與人之間的火花可以擦出千變萬化,但離不了一個準則,在不同時空,不同的文化,人都會以各自的方式追求理想之伴。」
華嚴筆下的愛情,透過《神仙眷屬》而淋漓盡致的彈出一曲一曲愛情多重,初遇固然美好,但終究有患得患失、悲歡離合,《神仙眷屬》一書就寫出模範夫妻的表裡不一,道盡了男人與女人各自的堅強和脆弱。
她說,看穿了,就知道,人的一生離不了苦,得不到時受渴求的苦,得到時又受怕失去的苦,失去時痛心的苦。夫妻雙方都尋求到發自本心的快樂,才最理想,也才有可能成為模範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