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登場 外交為題 以類似紀錄片方式 探討台灣外籍媳婦 身分語言認同 曾參展台北雙年展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第五十三屆威尼斯雙年展六月七日登場,台灣館主題以「外交」為主軸,探討台灣身分認同問題。參展藝術家余政達將以「附身『聲』者:介紹」與「附身『聲』者:梁美蘭與艾蜜莉蘇」兩件作品參展。以兩位菲籍台灣媳婦為主角,探討語言間裂縫模糊地帶所形成的微型外交。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將於六月七日至十一月二十二日於普里奇歐尼宮邸舉行。展覽用「外交」為主題,探討台灣透過當代藝術介入其他地區的方式與可能性,並進一步探討台灣的身分認同問題。
新作「附身『聲』者:梁美蘭與艾蜜莉蘇」是余政達在台北市拍攝的作品。有一天,余政達無意中走進金萬萬大樓裡,發現兩位菲籍台灣媳婦,她們十幾年來的異地生活經驗,本地語言變成生活的工具,余政達試圖運用國、台、英三種語言和她們交談,遊走在詞不達意的細縫上,形成有趣景象。而余政達深覺那邊的異質性太強,明明是在台灣,卻覺得自己彷彿身在菲律賓,「她們之間的凝聚力很強大」。
一九八三年出生的藝術家余政達強調,新作是以類似紀錄片方式呈現訪談與主角演唱的片段,加上文字剪輯,希望傳達語言的轉變與當下時空的意象,而不是要詳述或是編撰她們的背景故事,但透過作品,可了解她們的個性與生活方式。
曾在二○○八台北雙年展出的「附身『聲』者:介紹」,是余政達在台北街頭拍攝來台短期旅行外國人自我介紹的作品,對這些異鄉人來說,語音原是一種傳訊與溝通工具,此時卻反而變成一道圍牆,其中因語言的「走音」與「失誤」產生的種種細縫,產生許多有趣與荒謬的對照關係。
雙年展辦公室任務小組諮詢委員徐文瑞認為,余政達新作以人類學家角度去了解文化脈絡轉變,這是十分特別的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