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由台博館、文建會及高美館共同主辦的「原鄉與現代—台灣戰後建築文件展」,展出近兩年徵集超過二萬張的設計圖說、台灣經典文獻、數位化與人物訪談記錄等,呈現前輩建築師們如何在國家重建過程中追求現代化。
文建會主委黃碧端說,「台灣戰後建築文件展」是建築界多年來累積的成果,身處戰後艱困生活,建築界前輩們依然能對空間設計留下心血,成為民眾生活、教育及美感思考上的基礎。
展出內容包括台北聖多福天主教堂、台南大同教巴哈伊中心、台南縣後壁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國父紀念館競圖計畫案、一九七○年大阪萬國博覽會中國館、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中心等三十件建築作品,製作成模型及繪製平、立面CAD圖;還有李重耀、關頌聲、虞曰鎮、王玉堂、張德霖與王儀曾六個建築師專區,生平簡介與作品等。形式包括歷史照片、文字、圖稿、模型、建築攝影、訪談記錄片等,立體化地呈現該時代的建築文化脈絡。
臺博館蕭宗煌館長表示,未來希望繼續找出散佚在各地,與年代相關其他建築師的珍貴資料與文獻,進而縫補台灣當代建築在西方現代主義的衝擊之後的斷裂,因為這個斷層不僅來自於台灣當下活躍的建築師,也發生在臺灣社會的各個層面。
台博館表示,展出期間自即日起至七月五日止,每周末有專家導覽解說,並邀請學者專家演講;七月十一日至十月三十一日將轉往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
民眾查詢活動詳情,可以上台博館官網http://www.ntm.gov.tw/,或電洽(○二)二三八二二五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