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語法句經】{14}因果的意義

文/本覺 圖/李鎬信 |2009.04.16
822觀看次
字級



「這是我的兒子,這是我的財產。」愚昧的人因此而苦惱。

其實,連他的身體都不屬於他自己,兒子與財產又怎會是他的呢?

———《法句經》

佛陀在世時,舍衛城有個十分吝嗇的富翁叫阿難達。佛陀所宣說的是究竟的「因果」法則。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在佛教的時間觀裡,過去、現在、未來總是循環不息、綿延相連,這就是「三世圓融」的時間觀。因此,佛教告訴我們:「想知道自己在過去做過什麼事,那就得觀察當下的我是個什麼模樣;想知道未來的我會變得怎麼樣,那就得看看現在的自己究竟在做些什麼。」

腰纏萬貫卻一毛不拔、未能在生前累積善業的阿難達,死後即投生到一個貧苦的家庭。相較於過去的原因,佛教更重視當下的行為。若想免受過去的貪吝引起的果報,與其對困苦的環境諸多埋怨或怪罪他人,還不如當下多做布施。

然而,生前慳吝成性的阿難達,並不了解這種因果的道理。沒有累積福報的阿難達成了街邊的乞丐,一邊乞討一邊流浪徘徊,有一天,他來到了自己前世的家,向自己的兒子要飯。在遠處看到這番情景的佛陀用慧眼照見過去、現代、未來,洞悉這段因緣,於是向吝嗇的阿難達、其前世的家人以及周圍的所有旁觀者開示,說了以上那首偈頌。

阿難陀因為不懂得關懷他人、慳吝成性而招致可怕的果報。他不明白「要對其他生命常懷感恩之心」這個簡單的道理。因此,佛陀才會向阿難達開示「連身體都不屬於我自己的,更何況是財產與兒子?」的道理,以此作為警惕。

《華嚴經》向充滿貪念之人宣說貪慾的污濁以令其覺悟,教導充滿瞋恚的人以慈悲來關懷對方,對於愚昧到極點的人,則教他們要仔細觀察一切現象。

一顆種子落在地上,必須要有適當的濕度,再加上空氣、太陽以及許多肉眼看不見的、隱藏著的力量,才能從一顆穀子變成一碗飯。我們連一碗飯也不能視為己有的原因就在這裡。我們應對一切存在懷有感恩之心。

因果報應是殘酷無情的,佛陀所宣說的這一真理是在提醒我們:責任永遠在我自身。我們無法責怪他人,只能捫心自問:我是否正在播撒福德的種子?吾人應當努力將因果報應的焦點對準在自己身上,摒棄愚昧與吝嗇的習性,開創只有智慧與慈悲的人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