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無力施為、「利委」綁架法案、總統退居二線 能源條例躺6年 3害若不除 奢談永續發展
報載全國能源會議召開前夕,卻傳出德商英華威風力發電集團擬退出台灣市場,赴大陸設風電場;英華威是台灣最大的、唯一的民營風力發電公司,原擬再投資新台幣五百億元或更多的風場計畫,卻因馬政府雖高喊「節能減碳」,實際愈來愈刁難再生能源發展,反而欲全力發展核能,因而心灰意冷。

台灣其他業者近幾年來也積極布局風電市場,不過,受限於「再生能源條例」未通過,及台電收購業者每度電價偏低,難以生存,紛紛轉進大陸市場。
產業轉進大陸,對台灣的節能減碳、經濟發展,都有不利影響,但聽聽政府官員怎麼說?經濟部長尹啟銘直指:「英華威在台灣風力市場高估市占率高達百分之四十一,政府過去已幫許多忙,是他們自己沒有做好風險評估。」
官員如是說,民意代表呢?許多立委清楚,風力發電的發展及市場非不可行,因為「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除了行政院版本外,立委也分別提出六個版本,但糟糕的是,背後一直有利益團體介入,關鍵在於條例設有補貼條款,各路人馬搶進,想要分一杯羹,但如今躉購費率計價公式仍談不攏,條例在立法院一躺就是六年。
此外,一些不符合國際規範的再生能源類別,也企圖綁入條文中,卡住法案審查;在多方角力下,為了利益分配不均,喪失契機,行政部門在處理這些問題時,也顯得進退維谷。
尹啟銘顯然也有難言之隱,問題的關鍵在立法院。民意代表為利益團體發聲本亦無可厚非,但不能不考量到國家的永續發展、人民的利益,如果一味幫業者護航,讓法案淪為肉桶,就地分贓,則立委無異「利委」。
馬總統的節能減碳政策,照理說在國民黨占立院絕大多數席次下,應該可順利推動,如今卻落得外資、本國業者轉進大陸,難怪他日前接受電視專訪時表示「(兼黨魁)施政推動可能會順利很多」。
馬總統的話意在弦外,指的就是少數「利委」罔顧國家永續發展、人民利益,一味幫業者護航,如果總統兼任黨魁,黨政一體,以國民黨在立法院占絕大多數席次,許多關於國計民生的法案,焉有不過關之理?
官員無力施為、「利委」綁架法案、總統退居二線,是風力發電、節能減碳,甚至是許多民生法案的「三害」,如何除「三害」關鍵還在馬總統。
翁美鈴(宜蘭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