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消化性潰瘍是壓力大的現代人常見疾病,但因治療期較長,患者若不能耐心配合走完療程,復發率相當高;中醫師建議患者可配合食療和運動,以養生方式加以改善。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醫師邱碧瑩表示,消化性潰瘍,冬、春兩季發生率較高,年齡大於五十五歲,發生率有增加趨勢。
邱碧瑩指出,消化性潰瘍不難治療,但整個療程要三個月以上,許多患者會在感覺不痛後就停止治療,導致復發機率升高。胃腸壁在反覆潰瘍、結痂過程多次後會變硬,不只容易造成出血、幽門梗阻等現象,還可能導致腹膜炎,有致命危險。
「胃腸病三分治七分養」,邱碧瑩說,中醫除了用中藥、針灸穴位等治療外,也著重按摩、食療、運動養生等調理,由中醫師依個人體質加以調理。她表示,玫瑰花茶、蓮藕茶、蒲公英茶,還有木耳、百合、麥門冬、玉竹等藥膳都是不錯的食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