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美辦教會 照顧原住民

 |2009.04.13
852觀看次
字級

奉行「十一捐」 出錢出力關懷弱勢 回饋同鄉不遺餘力 還要繼續做

【本報台中訊】「我有這份工作,是老天給的,當然要回饋!」只有國中學歷的朱慈美從外商保險公司基層業務員做起,靠著不服輸的精神晉升經理,為了照顧來自屏東縣原住民同胞,依基督教教義奉行「十一捐」,帶領原住民創辦兩個循理教會,她的努力令人感動。

聖經馬拉基書第三章第十節上帝說「你們要將當月收入十分之一捐給上帝。」交給教會,這即是所謂「十一捐」,為多數基督徒奉行的信條。

太平教會傳道陳天光說,朱慈美任保險員至今,不管收入多少,每月一定捐出所得十分之一給教會,如仍不足,繼續捐,連續創辦兩個教會,提供原住民一個周日聚會祈禱場所。

朱慈美說,「丈夫賺的錢都給我管理,一家生活夠用了,我當然要盡力幫別人」,她身兼兩個教會幹部,還協助展望會輔導、關心弱勢家庭。

朱慈美曾經輔導過的適應不良青少年不在少數,讓她印象最深的是認她做乾媽的「阿凱」;阿凱讀國中時,父親外遇,媽媽自殺,他因傷心,蹺家打架樣樣來,經她兩年多的用心開導,帶回家照顧,逐步把阿凱拉回正途。

朱慈美說,從基層一路爬到經理,靠的就是原住民朋友幫忙,有了能力當然要幫忙同胞。民國七十八年朱慈美發現住台中縣大雅鄉的屏東原住民同胞,需長途跋涉找教會,於是發起在大雅鄉雅秀路創辦循理教會,挨家挨戶拜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成就教會。一年前創辦太平教會也是如此,她說「我還要再辦第三個教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