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行「十一捐」 出錢出力關懷弱勢 回饋同鄉不遺餘力 還要繼續做
【本報台中訊】「我有這份工作,是老天給的,當然要回饋!」只有國中學歷的朱慈美從外商保險公司基層業務員做起,靠著不服輸的精神晉升經理,為了照顧來自屏東縣原住民同胞,依基督教教義奉行「十一捐」,帶領原住民創辦兩個循理教會,她的努力令人感動。
聖經馬拉基書第三章第十節上帝說「你們要將當月收入十分之一捐給上帝。」交給教會,這即是所謂「十一捐」,為多數基督徒奉行的信條。
太平教會傳道陳天光說,朱慈美任保險員至今,不管收入多少,每月一定捐出所得十分之一給教會,如仍不足,繼續捐,連續創辦兩個教會,提供原住民一個周日聚會祈禱場所。
朱慈美說,「丈夫賺的錢都給我管理,一家生活夠用了,我當然要盡力幫別人」,她身兼兩個教會幹部,還協助展望會輔導、關心弱勢家庭。
朱慈美曾經輔導過的適應不良青少年不在少數,讓她印象最深的是認她做乾媽的「阿凱」;阿凱讀國中時,父親外遇,媽媽自殺,他因傷心,蹺家打架樣樣來,經她兩年多的用心開導,帶回家照顧,逐步把阿凱拉回正途。
朱慈美說,從基層一路爬到經理,靠的就是原住民朋友幫忙,有了能力當然要幫忙同胞。民國七十八年朱慈美發現住台中縣大雅鄉的屏東原住民同胞,需長途跋涉找教會,於是發起在大雅鄉雅秀路創辦循理教會,挨家挨戶拜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成就教會。一年前創辦太平教會也是如此,她說「我還要再辦第三個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