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昨天公布「觀光拔尖領航計畫」,發展國際觀光創造商機,台北市一直都以打造國際知名城市為市政建設目標,最近更擇定連接聽障奧運會、國際花卉博覽會和上海世界博覽會行銷,希望藉主辦或參與「三會」,讓台北市吸收更多的國際能量。
近年來,台北市國際化的程度愈來愈高,確實有成為國際城市的條件,但我認為,若想吸收國際能量,非要在環境整潔上更努力。
我星期天到美術館聽專題演講,中山北路行道樹翠綠,人行道上藝術家的布置也很有創意,但到處可看到隨風飛舞的垃圾;我服務的學校位於大安區,水準堪稱全台北市最優,但學校四周的人行道垃圾遍布,甚至還有居民丟棄垃圾和廚餘。
此外,民眾為了占停車位,紛紛將報廢機車、大型家具和花盆擺放在家門前;還有各種任意張貼的小廣告,凡此種種都成了市容的癌細胞,市政府若有心吸收國際能量,豈可視而不見?
行政院啟動觀光拔尖領航計畫,台北市是台灣首善之區,國際觀光客必到,若街道不夠整潔,將如何吸收國際能量?建議市政府先從整頓市容做起,並讓街頭充滿人文藝術氛圍,才能「拔尖領航」帶動觀光。
昕昇(台北市/教育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