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心務礁溪報導】東方人讀佛經不稀奇,西方人教佛典才有趣,宜蘭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兩年前邀請俄羅斯籍索羅寧(Solonin. Kirill Jurievitch)教授任教,「原本以為老師很嚴肅、內斂」,後來漸漸發現「索老師是多元文化的結合體」。

索羅寧主攻西夏佛教,並旁涉中國佛教各重要宗派,例如華嚴宗、天台宗研究,本學期開設「佛教文獻」、「中國佛教史」、「佛教基本概念」課程,以流利的中英文,分別為大學部及研究所學生授課。 (人間社記者黃詩凱攝)
來自阿根廷的佛教學系碩士班二年級學生王慧媛說:「非常敬佩老師,不只會中文,偶爾還會用西班牙俚語和我交流,也懂日文,且老師的知識不只在學術、課堂上,對課業的要求很有原則,也很嚴格。」
王慧媛表示,老師也會常主動關心我們的生活、學習情況,只要我們有課業問題請教他,他都很願意為我們解惑,提供協助。「和外籍生的互動特別自然,常常透過中文把西方人的幽默文化表達出來,非常有趣。」
一九九三年,索羅寧為國際佛光會聖彼得堡佛光協會成立時的發起人之一,當時由星雲大師授證成立,談到佛教學系的學生來自南非、阿根廷、印尼、新加坡、加拿大、澳洲、台灣等多個國家,感到相當特別,他認為,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齊聚在這個大家庭,上課、生活都在一起,日常生活的互動,最能顯露出不同國家生活模式與文化差異,彼此從中學習包容、尊重與接納。因此,佛教學系的國際交流不只是課堂、知識的,是從日常生活中開始做起。
當別人盛讚索羅寧說得一口好中文,在佛教學所又以英文授課,他表示,只要培養出興趣,沒有學不會的東西,「語言是一個基礎,只要花時間就會!」索羅寧期許同學,經過學習後,能用淺顯易懂的方法將佛法弘傳到世界各地,讓所有人都明白佛法真正的內涵,因為「實用」才是佛法的最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