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直腸癌是常見的癌症,每年的死亡人數呈現上升的趨勢。衛生署新公布的癌症統計,大腸直腸癌已躍居十大癌症發生率的首位。一般認為,這與國人飲食日趨西化,外食機會變多及壓力變大等因素有關。
和所有的癌症一樣,大腸直腸癌的形成和遺傳與體質密不可分,但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卻是一項更重要的危險因子。因為不良的飲食習慣,如攝取了太多動物性油脂、醃漬燻烤食物,而新鮮蔬果的攝取又相對不足,就容易使腸道中產生更多致癌物質,如果再因為壓力或情緒等因素造成排便不正常,有害物質不停刺激大腸細胞,久而久之,腸道中長壞東西的機會就會上升。
相對的,吃得天然新鮮,有運動,情緒壓力調適得宜,腸道蠕動正常,廢物有效排出,就可以讓腸道更乾淨,也就不容易長壞東西了。
吃足夠的植物性食品,不但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還有充足的抗氧化營養素(維生素C、E與β胡蘿蔔素等)與植物化學素。這些生理活性物質可以補捉自由基,有助於保護細胞,且有助於壓抑腸道中壞菌,增加好菌,並與維持免疫機能的正常有關。所以醫學界大力呼籲國人,每天至少要吃五份新鮮蔬果,就是這個道理。
什麼叫「五份蔬果」呢?不是點一道生菜沙拉,裡面有五種蔬菜水果就叫五份蔬果。它是指三份(以上)的蔬菜與兩份的水果。一份蔬菜相當於一百公克(煮熟了可以裝半碗),一份水果大約是拳頭大。每天如果沒有吃到相當於半台斤份量的蔬菜,就不夠了。
大腸直腸癌是個可以早期發現,而且早期治療效果良好的疾病。一般大眾可藉由健檢中的糞便潛血檢查與肛門指診作初步篩檢(若檢驗結果異常也不代表出了大事,只是需要作進一步檢查),非常簡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