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他摸過腳的烏腳病患,沒有不感激涕零的!──王鳳群
四、五○年代台灣西南沿海地區爆發烏腳病,發病時痛徹心扉,截肢成了醫療「必要之惡」,不少病患甚至受不了煎熬自殺。當時王金河醫師摸過三、四千雙發黑病腳,還親手幫窮困病逝者釘棺木,被尊稱為「烏腳病患之父」。他的兒子王鳳群從小目睹一切,他說「被他摸過腳的烏腳病患,沒有不感激涕零的」。一句話,道盡父親視病如親的大愛。
唯有狂熱,才能超越凡俗。──吳炫三
吳炫三隨時隨地都在畫畫,很多人勸他別畫那麼多畫才能「以量制價」,但他就是停不下來!他不只對藝術狂熱,談戀愛、打球珥珥一樣都狂熱。他說不夠狂熱的事,就不要去做,「唯有狂熱,才能超越凡俗。」
一腳踏在真實,一腳踏在理想。
──詹宏志
博學的詹宏志,打從小學四年級起就是個偵探迷,日前推出他的偵探推理小說新作《偵探研究》。他說,推理小說最迷人的地方就是「一腳踏在真實,一腳踏在理想。」因此對書中世界與時代的對應特別感興趣,最佩服能描寫出社會氛圍的作家。
我只是用天分求生存。──盧秋杉
四十一歲小兒麻痺的盧秋杉,出生後父母將他送到屏東勝利之家,他在教會參加詩歌班,開始接觸音樂,他用拐杖踩著踏板彈風琴,十歲就到餐廳駐唱。長大後為了生活,身兼三份工作,白天教人彈鋼琴,傍晚擺地攤賣自己設計的衣服,晚上到餐廳擔任駐唱歌手,他說「我只是用天分求生存。」
我的一小步,將會是水田的一大步。
──朱士杰
反對核能發電就應該採取替代方式,於是朱士杰把自家農場當成實驗室,想要挑戰「不用台電供應電力」的不可能任務。對他而言,生活就是一連串實驗,接受採訪時,他拿著兩片保麗龍板加在拖鞋上,希望增加浮力方便到水田插秧,沒想到一下田就陷入泥土中,「水田鞋」試驗失敗,但他仍不氣餒地說:「我的一小步,將會是水田的一大步。」
我不會再讓媽媽擔心了,希望那是最後一滴眼淚。──國三生羅元暉
去年抱回議長杯跆拳道比賽冠軍的羅元暉,國一時常逃學、翹家,轉學後接觸跆拳道,在教練的耐心教導下,脾氣和課業都變好了。教練笑說,元暉第一次出現在道館時,眼神充滿「殺氣」,和現在俊秀、溫和的形象判若兩人。羅元暉在日記上說:「我不會再讓媽媽擔心了,希望那是最後一滴眼淚」,這段貼心的話讓母親好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