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之間】自給自足的人

楊錦郁  |2009.03.31
1290觀看次
字級

很喜歡看一個日本的電視節目,內容主要是在介紹生活過著自給自足的人。每個選擇這樣生活方式的人,背後都有一段個人的故事,但不論如何,大多數人或是因厭倦了社會的約制,或者為五斗米而折腰,因此選擇過著離群的生活。這樣,當然要離開城市,於是我們看到採訪人員帶著攝影器材,翻山涉水到窮鄉僻壤去尋找這些獨居的人。

可是要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容易,接受訪談的人大部分都是回歸到溫飽的基本需求上,一開始的模式總是先試著農作,間或採些野蔬來補充,可是農作充滿了學問、野蔬可食或不可食,在在都需要經驗判斷;有的人住得更偏遠,水源、電源都是一個大問題。當農作稍微有些收穫了,生產力較強的人會嘗試養雞鴨,一養雞鴨便能生產蛋;而住在海邊的人因有地利之便,通常可以從大海中獲得一些食物來源,有時在海邊撿拾海菜或石蠔、蛤蜊等,也能為餐桌增添菜色。

一般選擇這樣的生活,都以小家庭為單位,當生活回歸到較原始的勞動方式,人力便變得非常可貴,因為一切都要靠手作,所以不論丈夫、妻子或小孩們,統統都要加入生產行列,或下田,或揀雞蛋,不一而足。

有趣的是,大部分的人在滿足溫飽之餘,便逐步想要擁有稍多的金錢,畢竟,現代的自給自足不是原始的生活,日常中還有許多需求是自己無法生產的,譬如不是每個人都能生產稻米,要種作、要捕魚,除了靠雙手,也需要花錢添購一些工具,沒有現金就無法買到這些東西,可是要賺取現金,又不可避免要進入社會制度裡。

原先在觀賞這個節目時,多半只感受著田園之樂,或把注意力擺在他們自己耕種料理的新鮮蔬菜,覺得這種清簡的生活,對都市人是一大吸引力;後來發現「現金來源」是其中一些人生活中努力的目標,我忽然領悟,再偏遠、再離群,人終究是不可能「獨立」於社會的,這也是人與其他動物最大不同的地方,因為人能思想,所以在社會上不愉快時,想要擺脫社會;在家裡不舒坦時,想要離家;在婚姻中不幸福時,想要離婚。但將所有的社會關係和人際脈絡都切割了,就會變得愉快起來了嗎?

即使選擇離群,人還是無法孤立的;真那樣,恐怕連繼續走下去的動力都沒了。事實是無論我們的生命扮演任何角色,每個人都有他在「生命縱深」和「社會廣度」的位置,不論是大棟樑或小螺絲釘都重要。當知道自己在生命長河中存在的意義,瞭然自己在社會群體中的角色定位,我們的生命才會飽滿,不至於輕率的自我否定,或隨波逐流。

生活的目的不僅僅在求溫飽而已,溫飽之餘,無妨想想自己「存在」的前後左右有哪些人,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對應,是借鏡,是學習,或者引以為戒。當我們不斷的自覺,生命自然會豐盈起來,如此不論在荒郊野外或滾滾紅塵當中,我們都可以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人。


(本專欄每周二刊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