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C,第二屆世界棒球經典賽落幕了。但冠軍賽竟由日、韓兩支亞洲隊伍在爭奪。看看日韓,想想台灣。中華隊從參賽到被大陸隊擊敗並淘汰,一時「國恥」的檢討聲浪四起。
但,隨著時間流逝,「因何失敗」的議題,在未深入檢討時,又出現失敗「藉口」的各種說法,卻甚少看到球員自我檢討的音聲。從「國球」變為「國恥」,是如何難為的落差啊!看大陸沒職棒卻打贏台灣;荷蘭沒大聯盟球員,卻連勝名將如雲的多明尼加;韓國只一名現役大聯盟球員,卻能屢敗強隊更爭奪冠軍,又是為何?
若球員一開始,便有著「很難贏日韓」的放棄心態時,又怎會不輸給大陸呢?這從與韓陸的對戰過程,兩戰竟毫無鬥志的只得1分即可看出端倪,缺乏鬥志的隊伍怎能不輸呢?3/12聯合報,彭政閔語重心長的說:「球員本身一定要檢討,這才是最重要的,年輕選手也要想一想,在這裡贏不了日、韓,將來怎麼上大聯盟?」
WBC的冠軍戰,韓國在前七局1:3的落後情況,8、9局各下1分,硬是3:3平手進入延長,雖然最後輸球,但其不戰至最後一刻絕不放棄的鬥志,誠令人感動敬佩。3/25中時一篇「高度凝聚力 日韓震撼大聯盟」的標題,其中的「高度凝聚力」其實就是「永不放棄」的鬥志。又3/22當天,聯合、中國、人間福報等頭版,亦皆刊出普中女籃積極準備6年,勇奪后冠的報導。即因全隊球員,都有著一顆「不放棄」的心,方有今日甜美的果實得嘗。
普中的后冠不是偶然,是佛光山及信徒對女籃的不放棄、李享淑教練對球員的不放棄、球員對自己的不放棄才能成就的。其傳達的,正是人間佛教「永不放棄」的理想與信念。若此次參賽WBC的失敗,能激發球員們「永不放棄」的反思,則相信所有球迷皆會願意不放棄,繼續的給予支持。因為「只要你不放棄自己,你也能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