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學衡】超脫晴雨之外--談蘇軾〈定風波〉

陳慷玲 |2009.03.26
1412觀看次
字級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定風波〉

此詞是蘇軾在神宗元豐五年謫居黃州時所作,全詞敘寫沙湖道中忽雨忽晴變化極端之氣候狀況,激發出作者對人生順逆境遇的深刻體悟。

首句「穿林打葉聲」為雨聲,東坡雖未攜帶雨具,但他並不像同行那樣狼狽的躲雨,反而是連聽都不聽,對外界的挫折完全不予理會;「莫」字為否定詞,置於句首時力量加強,表現出面對逆境時的堅強意志。

第二句「何妨吟嘯且徐行」,面對突如其來的外在打擊,絲毫未影響到東坡賞玩的興致,反而展現一種從容悠閒的氣度。

到了「竹杖芒鞋輕勝馬」,這種悠閒的氣度逐漸轉為強烈,「竹杖」、「芒鞋」是最簡單的行路工具;而「輕勝馬」,走路勝於以馬代步,不必倚仗他者的力量,輕鬆自在,積極肯定素樸生活的自得和快樂。

接著的二字句「誰怕」,又比上一句更具力量,面對困境時,更展現出絕決的戰鬥意志。

「一簑煙雨任平生」的「平生」是一輩子,顯示詞中人的決心不是一時的意氣之爭,即使是一生都在風雨飄搖中度過,亦甘之如飴。

上片敘寫酒後遇雨,意態十分高昂,下片雨停酒醒,情緒逐漸平緩,表現的是另一種理性的觀照。

「料峭春風吹酒醒」之「料峭」形容春風的冷,細細的刺進毛細孔,酒醒後,整個心情冷靜下來。

「微冷」同指生理和心理的冷。雖然回復了理智,但人生態度卻不因此而改變。

「山頭斜照卻相迎」一句,顯示惡劣的雨境已過去,出現了夕陽。出太陽本是自然現象,但構句方式卻變成夕陽主動的迎接我,先前雨天所造成的陰霾被溫煦的夕照融化了,詞中人沒有因為遭受打擊而封閉內心,再度面對未來時,仍能樂觀的敞開自我。

最後「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回頭看看來時路的那段坎坷風雨,一切都過去了,「歸去」二字意義豐富,可以是回家、可以是回到最終的歸宿……不管是什麼,經過了一番風雨的歸去心情,是「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景況,這句看得極為透徹,要看透風雨困境,是一般人普遍的想法,但是連順境的「晴」都想要參透,就真的不容易了。

其實,不論是晴是雨,都只是表象的變化罷了,隨著外界的晴而喜、雨而憂,哪裡還能保有自我本真?看破了這一層,詞中人此刻的心情是二者皆空、無所滯礙,展現出一種澄澈清明的人生哲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