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客家籍陶藝家李仁燿近日在台中市文化局推出「小口瓶的世界」個人展,他近三年狂熱製作小口瓶陶器,這次展出一百四十八件,每件作品他都取了夢幻的名字,有「紅樓夢」和「藍天」,古典雅致。
李仁燿讀大甲高中美工科時,受到老師陳仁智的啟蒙,對陶藝情有獨鍾,他也擅長書法、攝影、繪畫,近年沈浸在挑戰製作「小口瓶」。
李仁燿說,小口瓶製作不容易,手拉胚完成後,必須先窯燒,在攝氏八百五十度的高溫燒十小時,再上釉色。
多年來的經驗,李仁燿發現溫差大時小口瓶燒成率才高,否則瓶口容易爆裂,他多在寒流來襲、颱風天進行窯燒;李仁燿說,開始製作小口瓶終於體會「苦守寒窯」的禪意。
李仁燿說,小口瓶燒成後還要上釉色,「釉色像陶器的衣衫」,他嘗試電窯、柴燒、瓦斯窯燒,他說,火侯特別著重在「持溫」,才可以在高溫下產生不同的窯變。
小口瓶利用手拉坯製成,難度極高,李仁燿展期間假日在台中市文化局示範,他習慣一邊製作一邊聽音樂,聚精會神,他說,是要拉出直徑零點一至零點五公分瓶口內徑,要一氣呵成,他多年來也練氣功、晨泳,就是要訓練自己心無旁騖,才能在最後製作瓶口的關頭,不會手指顫抖,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