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年度文學獎已有二十八年歷史的九歌出版社,每年度由專責主編從國內公開發表的作品中篩選作品,分為小說、散文及童話三類,各類評選出獲獎人及入選作品,分類集結成年度文選出版。
九十七年度文學獎的頒獎典禮在三月三日舉行,今年特別邀請作家楊照、鍾怡雯與各文選主編,在頒獎典禮後舉辦「年度選的變與不變」座談。
主持人楊照表示,三位編者他們對於編年度選的經驗,無可避免談到的一定是年度作品編選當中的苦與樂,尤其一定會談到編年度選有艱難的一部份,但是為什麼讓這些人願意繼續編下去,讓九歌願意繼續出版下去,也顯然有樂的部份。變與不變,苦與樂,是這次座談很重要的內容的主軸。
散文
周芬伶:在極冷、寂寞的一年,仍然散發文學的美質
這次做這本散文的年度選,等於是一個田野報告。因為一直關在學院裡頭,這次能夠觀察一整年時間的長度,來看非常多的作品。雖然現在散文不如小說氣勢那麼盛,過去散文的氣勢,曾經有一個甜美的時代,但是呢,現在這個時代好像有一點點蕭條。散文的書寫者像曾麗華說的,變得更寂寞了。
作者的寂寞是應然的,但是讀者也會變的很寂寞,因為他們找不到可以討論的對象。就是說,我讀了這個東西,我可以去跟誰說呢?誰有能力去回覆這個問題?我覺得做為一個編選者,也沒有能力去回覆。但是我能做的就是盡量把這種在寂寞中仍然堅持寫作,而且是仍然堅持散文這個文本它非常優美的那個特質,把它挑選出來。……我覺得起碼我做到我的堅持,我要選一個能夠代表這個年度,在一個極冷的及寂寞的一年,仍然能夠散發出文學的優美的特質的作品。
小說
季季:小說這東西,到最後還是寫人
第一次編年度小說是民國六十五年,那個是書評書目出版社的時代,後來書評書目結束,隱地先生創辦爾雅出版社,站穩了腳步以後又把書評書目的出過的拿過去重新出版,然後繼續請人編選。在書評書目時代編了六十五年跟六十八年的年度小說,爾雅的時代編了民國七十五年跟民國七十六年的年度小說。到九十七年再編,已經是第五次了。
一年當中作品,為什麼選了這些,一定有背後的原因。在選的時候會考慮的,年度小說從體例上來說,大概就是三百頁左右,太厚的話出版社就會吃不消,出版社會吃不消是因為讀者吃不消,讀者會覺得那麼厚,那麼價錢一定是會比較貴,第二他要花更多的時間來閱讀,所以一般的書大概三百頁左右是上限。
這個文選裡面沒有科幻小說,沒有推理小說,也沒有網路小說,也沒有魔幻小說,也沒有奇幻小說,就是非常傳統的、寫實的短篇小說。這幾年閱讀小說有一個感想,就是一九八二年馬克斯得到諾貝爾文學獎以後,魔幻小說因為他的《百年孤寂》引進台灣,魔幻寫實也就大為風行,很多人都想說:對,這個才是小說;大家也覺得:對,我一定要用魔幻寫實這樣的技巧來寫小說。結果就是我不停的看到很多小說只有魔幻沒有寫實。
只有魔幻沒有寫實的結果就是泡沫化的東西,小說這東西到最後還是寫人,人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寫人的細節,因為人經過每天發生的細節,會發現裡面有他的應對,有他的判斷,有他的生存的背景。小說家怎樣把他的背景寫出來,這是考驗一個小說家的技巧、文字、還有對於價值觀的判斷。
做為主編在最後要看的,其實也就是小說家怎樣呈現這些東西,做為一個主編好像一個橋樑,把它呈現到讀者面前。
童話
黃秋芳:童話選揭示我們生存的年代
我們發現這是一個成人跟兒童界線模糊的時代,那些很多的很老的銀髮族的商品,會做成kitty貓的麵包機,而小學三四年級的孩子已經把自己打扮的非常炫非常時髦,跟大人是一樣的。如果以年度選做為窗口,童話選也揭示了這就是我們生存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