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文選的功能性

周慧珠 整理 |2009.03.22
540觀看次
字級

是一個文學史的切片

鍾怡雯提出九歌的年度選比較不一樣,像是一個文學史的切片,因為每一年編,所以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意義就是保留史料。特別是一些年輕的作者,他們可能是寫了幾年或者是寫個幾篇,有特別好的作品,但是他沒有辦法結集成書。而選集就擔負了這樣的一個責任,把它留下來。尤其對新人來說,特別有一個鼓勵的作用。

另外,對於一些比較年長的作家來說,假設他沒有辦法在五年或者是十年出版一本書,但是年輕的時候他曾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創作者,可是到他年紀大的時候三年五年七年偶而寫一篇,年度散文選的主編如果夠細心,慧眼識英雄,我覺得其實也具備了保留史料的作用。年度選讓我們看到這些重要的曾經在文學史上面某一段時期非常重要的創作者的持續創作,或者是種怎麼樣的轉變。所以年度選的對身兼創作者跟研究者而言,會看到一個對於史料和文學史的意義。

我們有了散文選,也有了小說選,童話選,何不把詩選一並拿過來編呢?選集主編每年都會更換,會呈現不同的觀點,可以呈現不同的編選品味跟美學視野,而且這樣蒐集起來就是非常完整,就是一整年下來所有的選集,都一次可以看的到了。

不變中有大改變

楊照認為年度選最強烈、最深刻的不變就是編選的方式跟呈現的面貌,大概從書評書目一九六八年到現在,四十幾年來變化不大的,就是有一個主編他想盡辦法收集一年當中這個文類可以看到的重要作品,從裡面把他認為最好的給挑選出來,通常會加上一篇比較完整的序言做個總評,說明自己的觀察跟詮釋,這個形式到今天四十幾年來沒有改變。

表面上看起來這個形式不變,可是年度小說被看待的方式,似乎在這四十年當中有很大的改變,那我想更早期年度小說,從編者的意圖一直到讀者那一端,好像有有一樣東西是貫穿的,就是在這個主編的主觀概念下最好的東西。

可是我感覺到更年輕的這一代的創作者,年度選對他們的意義好像跟我們那一代有一定的差距,這可能牽涉到整個更大的環境當中年度選的位置,可能也因為整個行業的改變了,這整個「行業專業感」都散掉了,所以相映的年度選恐怕也不可能再有像以前那樣的權威。所以不是年度選的問題,它反應的可能更深刻的一個問題,就是一群同樣熱愛文學的人他們可以藉由知道別人在做什麼,而決定自己應該做什麼的這種圈圈。

網路有網路的一些生態,可是回頭看那個跟創作之間密切的關係例如說文心的時代、例如說明星咖啡屋的時代、例如說那些同人雜誌的時代,乃至於七○年代到八○年代初,一直到季季編那個七十六年度選的那個時代,那個副刊做為核心的那種年代,感覺上好像都不見了。所以會產生另外一個重要的危機,這個危機就是我們有很多的創作者在今天都是在不知道身邊其他人如何在創作的情形底下去創作。

常常碰到年輕人他有一種理直氣壯,他就是說:「對呀!我就是不看別人的作品,所以我的作品就是我的啊!」但是如果都不看別人的作品,得不到別人努力去挖找出來的那個新鮮點的刺激,更重要的是不知道去迴避別人已經寫出來的、別人已經寫的比你好的東西。如果很單純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的年度選,它應該要變成少數甚至是素人創作者的結晶處。

另外的一個意義是,希望以後年度文選不管是小說選、散文選、童話選或是詩選,都應該要強調一個功能,叫做「這一行的必讀書」,即使讀者不一定讀,如果是一個有心創作的人,需要讀年度選,至少知道別人已經寫到什麼程度,我還有沒有東西寫?這樣的功能,對台灣的整體創作環境也會有很大很大的幫助。

為研究者留下史料

季季說,關於年度文選為以後的研究者留下史料的這個功能,在自己多次的年度文選的工作當中,一直做為非常重要的一個編選標準。編年度散文選也是那樣的心理,要他們自己提供非常完整的作者簡介,作者的資料來了重新幫他們做一個編輯,這樣子做,就是要讓以後的研究者知道這個作者是一個什麼樣的背景。

另外一個就是我還做了一個統計,就是這些作者的年齡,那麼我編完以後跟作者聯繫要取得這些作者的簡介資料,我在閱讀這些作者的簡介資料的時候,我就一個一個去統計,這是哪一年出生、今年幾歲,所謂的今年幾歲是指九十七年為準。這樣子看出來,七○到八○歲的有幾個,那麼六○歲到七○歲的有幾個,那麼最年輕的是二十歲到三十歲的有幾個,這樣子統計出來以後,你可以看得出來入選最多的是中年的作者,也就是三十幾歲到五十歲中間的年齡層作者最多,這個階段也是創作理的高峰期。

這次入選的有三位是七十歲到八十歲,鄭清文先生、黃春明先生、張放先生,以他們這樣子的年齡來說,還可以持續的創作,黃春明是已經很多年沒有寫小說,去年好不容易寫了一篇。鄭清文先生是一直持續的在寫,尤其是他從銀行界退休以後,幾乎每年都發表至少五篇小說,從他們的身上,看到前輩寫作者他們是用什麼樣的方式來看待自己的創作,也給我一個鼓舞跟感動。

當然我看到那些年輕作者用非常活潑的語言在小說寫作裡面,像這次的最年輕的那個楊富閔,他才二十一歲,東海大學中文系四年級,他寫作呈現的方式跟他的語言,雖然是一個寫實的小說,但是非常有創意,而且可以看出他是非常有自信的一個作者。當然這些都是偶然的,我在編選的時候,並沒有發現,完全沒有用他的年齡來來考量。

另外一個就是年度小說會呈現什麼樣的內容,從作者的年齡跟他的背景,你可以去看這個作者怎麼寫了一個這樣子的小說,他在什麼樣的時空之下寫了這篇小說。比如賴香吟的〈暮色將至〉,選的時候我就是把他當作一篇非常誠懇的、非常感動我的一篇小說來看。我想小說家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你從故事裡邊你得到什麼樣的啟發,然後你把真實的人物在你的小說裡邊,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呈現,像賴香吟他的呈現的方式就是層次,這樣子一層一層慢慢的、淡淡的像水墨畫一樣,慢慢的呈現出來。到最後你會看到一幅畫的意境在那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