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檔案
出生:一九五三年四月十二日
學歷:復興劇校、文化大學
經歷:雲門舞集、陸光國劇隊、太古踏舞團、台北藝術大學副教授
現任: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太古踏舞團顧問
作品:傳統戲曲:《四郎探母》、《林沖》
新編戲曲:《袁崇煥》、《阿Q正傳》
當代傳奇劇場作品:《慾望城國》、《樓蘭女》、《李爾在此》
電影演出:《十八》、《誘僧》、《賭神2》、《青蛇》、《新上海灘》、《宋氏王朝》
電視演出:《情劍山河》、《陸小鳳》
舞蹈演出:「雲門舞集」《白蛇傳》、《奇冤報》「太古踏舞團」《世紀末神話》
無論是電影「青蛇」裡憨厚的書生許仙,電視劇「情劍山河」中心機深沉的趙匡胤,還是「慾望城國」的馬克白,吳興國和戲劇有如共生體,面對不同形勢的戲劇表演,總能展現他的戲劇長才,將戲裡的角色表現的恰如其分,他也是將東方戲曲和西方經典結合的第一人,日前吳興國一手創立的當代傳奇劇場堂堂邁入二十周年,他說:「成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藝術家重要的任務就是尋找更新、更有創意的點子。」
京劇的觀眾在哪裡?
吳興國表示,成立當代傳奇劇場是當時年輕一代最大的嚮往,從小學習京劇,知道是中國戲劇最珍貴的劇種,在清末民初曾經十分蓬勃發展,但直到自己開始唱戲時,已經面臨「觀眾在哪裡」的窘境。
國劇大師齊如山曾在著作中提到:「京劇到梅蘭芳時代其實已經在走下坡」,就讀文化大學時許多老前輩也當著他的面說:「國劇氣數已盡」,聽在已經學了八年京劇的吳興國耳裡,雖然十分刺耳,但也很感傷,當時已經加入雲門舞集,原本打算就此改練現代舞,但後來入伍後遇見京劇界的名人周正榮,開始有了不同的想法。
周正榮的出現帶領吳興國進入截然不同的京劇領域,武生出身的吳興國,磕頭拜師,全力學習老生的唱腔技巧。「武戲多半沿襲崑曲,但與周正榮學習之後才知道京劇的精華在文戲,在老生身上,老生的戲份多,背負的情節多半是有關人情事故、嚐遍愛情、失意等人生悲歡離合,最能展現一個京劇演員功力。」
吳興國也了解,「雲門」對自己的影響很大,因為傳統京劇並沒有導演,幸好在雲門舞集受過專業訓練,所以啟發他對於角色設計、身段、編腔、服飾靈感和現在在舞台呈現的一切,都是在當初打下的良好基礎。
改革傳統爭議大
決心發展京劇的吳興國開始思考:「國劇還有其他可能嗎?」當時國劇另一名角郭小莊才剛崛起,郭小莊有很多表演都是改變自傳統戲曲,雖很多劇評家有意見,但是她的表演卻場場爆滿,顯示這種改變符合年輕人的口味。只是老一輩的不捧場,認為這是在「搞破壞」。正反兩極的反應,都看在吳興國的眼中,因此他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思考如果京劇重新出發,該如何度過這樣一個關卡。
大學時喜歡讀莎士比亞作品:「莎士比亞短暫的一生,卻創造許多精采的故事和語彙,故事包羅萬象從帝王將相到士農工商都有,同時又是舉世聞名的作家,等於是向世界溝通最好的橋樑,因此試圖拿莎士比亞的戲劇當作試驗。」但吳興國笑著說:「當時最大的目的其實是要躲過那些劇評家的批評啦!」
慾望城國 當代創團代表作
一九八六年,當代傳奇劇團創團作品「慾望城國」,也就是改編自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的「馬克白」,一舉試驗成功,李國修、金士傑、賴聲川等人看了以後直說:「這是台灣三十年來最好的『舞台劇』。」
「慾望城國」設計成歌劇形式,因此在開場有開幕曲,悲壯而滄涼的音樂,讓人動容,而背景音樂運用交響樂團的組合編配模式,只是改成國樂演奏,讓層次感聽起來厚重許多:「希望如同歌劇一樣,讓觀眾記住該齣劇的配樂,一聽到音樂便記起故事情節。」
「慾望城國」首次在英國皇家音樂廳演出即造成轟動,當代傳奇劇場一連演出四場,不但場場爆滿,落幕之時全場起立鼓掌,舞台上方飄下陣陣的花雨,英國老教授跑到後台說:「我看過很多中國傳統戲曲,但把中國傳統戲曲和莎士比亞結合的這麼好的,你是第一人」,十幾年前的盛況,至今仍歷歷在目,也讓他堅信:「沒錯!我們就是要這樣。」
吳興國認為「慾望城國」一鳴驚人是累積的結果。從小學習京劇八年,讀文化大學戲劇系四年,雲門舞集六年,加上傳統職業演員十二年時間,從一開始拿著劇本找不到人演,到最後的一舉成功,成為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創團之作,「我只有一個念頭,我不這麼做,無法面對年輕人,和學習京劇的下一代。」從過去三成座位,椅子上全是滿頭白髮的觀眾,到如今融合前衛和古典於一身,吳興國成功的將京劇的種子往下扎根,而秉持著向西方取經的創作理念,刺激舊有的表演體系,也成了當代傳奇劇團最大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