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線電視十分發達的現代,對年輕一代來說,對吳興國的印象是來自電視機裡面反覆不停播放的電影,許多新一代年輕人也時常納悶:「吳興國為什麼好好的演員不當,跑去唱國劇?」
對吳興國來說,拍電影是突如其來的際遇,第一部電影不是眾所皆知的「誘僧」,而是何平的實驗電影「十八」,大螢幕的經驗讓他眼界大開,同樣執導舞台的他也趁機學習舞台場景的佈置,角色人物的安排,不同戲劇種類的編導製作,也讓吳興國有不同的體驗。
在拍完「誘僧」的第二年,「霸王別姬」導演陳凱歌來台參加金馬獎,與吳興國聊起自己小時候時常看京劇,和京劇演員十分友好,沒想到和陳凱歌無意間的閒話被媒體寫成報導,傳回香港,讓大家以為:「這個演員好像還不錯,因為陳凱歌好像想找他演戲」,他因此一口氣接到五部戲,這是始料未及的。
陸續開始接拍徐克的「青蛇」、「賭神2」、「宋氏皇朝」、「新上海灘」等影片,還參加電視劇的演出,對劇本十分挑剔的他,表明不拍商業片,同時角色要有個性,因為個人色彩濃烈的角色劇戲張力夠,衝突性十足,也最能滿足吳興國的戲癮,最大的挑戰是在「宋家皇朝」扮演蔣介石,到大陸宣傳時,從一開始輿論的敵意,到最後北京製片場的演員拍拍他的肩膀:「興國,看過這麼多版本的蔣介石,你是演得最棒的」,吳興國用精湛的演技征服刁鑽的大陸媒體。
剛開始拍電影,他其實十分害怕,因為熟悉劇團流程,經過反覆排練之後才登台,電影卻是導演一來就馬上就定位,立刻進入狀況,加上電影是以背景銜接,吳興國時常捧著劇本想不清楚:「角色在這個場景之前在幹嘛?」由於十分的即時性,讓習慣精緻準確演出的他有些適應不良。
「拍電影是拍演員的經驗,所以演員要經過層層篩選,演員不符合腳色特質,味道就不對了。」不同於京劇可以變男變女,也沒有不斷排練的舞台,但吳興國仍將劇場演戲的習慣帶入,一字一句的台詞,和所有細小的動作全部研究透澈,讓許多導演和演員都對他敬業的態度豎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