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30 貓騎Auto-bike兜風

記者郭士榛 |2009.03.17
1354觀看次
字級

新舞臺演出《貓的天堂》 吳靜吉動物肢體創作 隔年導演卓明改編舞台劇

《貓的天堂》導演及編劇由左至右分別為吳靜吉、王墨林、卓明、吳姿敏、李仁智。記者邱麗玥攝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百老匯名音樂劇《貓》擄獲戲迷的心,近期新舞臺將推出一部台灣實驗劇場史上最鮮明的一步印記《貓的天堂》,這齣戲於一九八○年首演,與同為蘭陵劇坊的《荷珠新配》並列為影響台灣劇場三十年最深的作品。《貓的天堂》四月四日率先在高雄至德堂演出,接著將於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四日於台北新舞臺演出。

訓練上班族 突破劇本模式

蘭陵劇坊創辦人吳靜吉表示,一九七九年,他是以模擬動物肢體開發,訓練當時參加蘭陵訓練班、給予平時被規範的上班族開拓自由想像力。

導演卓明當年聽到《貓的天堂》故事,有興趣排演成舞台劇,於一九八○年,結合當年蘭陵演員,訓練模擬貓的肢體,而改編成趣味舞台劇。卓明指出,當年的詮釋,人扮演的貓群社會,舞台演出時而慵懶又靜悄,時而劍拔弩張,是一齣即興表演語言、肢體和劇場空間的戲碼。

不過再演出《貓的天堂》,卓明表示,三十年前是以訓練班的成員,肢體動作並不熟,但這次演出全以舞者和演員擔任,他們肢體敏捷又輕盈。現在是百老匯職業演員的李仁智,特地回國參與《貓的天堂》演出,是他第一次和劇場合作,李仁智表示,這次是以爵士和現代舞為基調,展現「貓」演員們動作的敏捷和迅速。

少了貓言貓語 多了喵喵聲

牯嶺街小劇場負責人王墨林表示,他要打破很多人的迷思,以為《貓的天堂》是重現當年樣貌,其實是在他和卓明的思想撞擊下,將以最具實驗式的挑戰思惟,成為當代、前衛的劇場界辛辣話題。

《貓的天堂》在導演卓明的舞台版本中,少了原著的刻薄,而多了些溫厚又頑皮的調侃,全劇不用卡通中動物說人話、或寓言故事劇中將動物擬人化的辦法,而由演員先用舞蹈化的動作去模仿貓的「爬行」,加上對貓的叫聲的直接模仿。

貓人個性融合 反觀自己

動作上,乍看下,演員是在模擬貓的動作,事實上,是揉合了貓動作與人的性格。貓可以煩悶憂鬱,可以騎摩托車兜風,貓可以忌妒,可以來一場拳擊。卓明企圖在貓和人的聯想下,使觀眾看到自己,引發觀眾在寓意深遠的故事底層,仍開心大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