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八十六歲的顧伯伯曾經脊椎受傷、摘除過膽囊,又有攝護腺肥大、憂鬱症、巴金森氏症及心臟病,每天要吃十幾種藥,因無法吞服藥丸,老伴將所有藥物磨成粉,想不到卻讓他出現妄想症,還經常昏眩、跌倒。
台北縣執業藥師張玉錦,接受社會局及鄰長轉介從事「長期照護藥事服務」,訪查時發現,顧伯伯多重疾病又不懂得正確吃藥,例如,有頭昏副作用的攝護腺肥大藥物、有暈眩副作用的抗憂鬱劑應該整顆晚上吃,他都磨粉後放在白天吃,結果藥效太快,晚上睡不著,白天頭暈而容易跌倒,變得只能臥床。
張玉錦發現,診所和醫院的醫師不知道他重複看病拿藥,藥愈開愈多,所以她請顧伯伯固定向同一醫師就診,現在用藥簡化到只剩憂鬱症、心血管、便秘等三種,變得較能活動,也不再胡言亂語。且每個月替健保省兩千多元藥費。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連瑞猛說,只要一天用藥超過五種,藥物之間產生交互作用的風險大,該找藥師、醫師討論,是否需要檢討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