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是真的有絕大才氣,『從心所欲』就能寫出上好散文的作家呢?我舉兩位,一男一女,男的是郁達夫,女的是張愛玲。」著名作家韓石山曾在一文中這樣誇讚郁達夫、張愛玲。
寫作需要才情,孤標傲世的寫作需要超逸絕塵的才情。讀郁達夫與張愛玲的文章時,驚奇地發現這兩位有著絕大才氣的作家,在他們各自的愛情婚姻中有著驚似的一幕。細說如下:
郁達夫生於一八九六年,十七歲時隨兄去日本遊學,二十四歲與孫荃結婚。六年後,郁達夫由廣州返回上海整頓創造社。一九二七年一月十四日與有著杭州四大美人之譽的王映霞邂逅於留日同窗孫百剛的上海寓居,即為之顛狂,王映霞是時年十八歲。經過交往及書劄酬酢,郁達夫王映霞感情日深。同年四月三日,王映霞自滬返杭,郁達夫車站送別。送走王映霞後的當晚,郁達夫在致王映霞的信中寫到:「映霞,以前你住在梅白克路的時候,我們倆雖則不是在一個屋檐之下,但要相見的時候,只教經過一、二十分鐘就可以相見。那時候即使不和你相見,我心裡但想著你是和我同處在上海,同在呼吸一個地方的空氣,那心裡就要平穩得多酘酘」「心裡但想著你是和我同處在上海,同在呼吸一個地方的空氣,那心裡就要平穩得多。」這是一種怎樣的深情啊!癡男怨女的幻情。
張愛玲一九二○年生於上海,一九四三年九月發表《傾城之戀》即名噪上海灘,隨後與時年三十八歲的汪偽政府宣傳部政務次長胡蘭成相識。一九四四年八月,張愛玲與胡蘭成在上海結婚,此時,胡蘭成已有喪妻並續弦的經歷。一九四六年二月,張愛玲到溫州尋找避亂鄉下的胡蘭成,並想就胡蘭成與武漢年僅十七歲小護士小周間的事與胡蘭成談判。張愛玲輾轉尋到胡蘭成,不料胡蘭成在溫州又與朋友之妾范秀美攪在一起,但張愛玲還是深愛著胡蘭成,一見面即傾訴:「我從諸暨麗水來,路上想著這裡是你走過的。及在船上望得見溫州城了,想你就在著那裡,這溫州城就像含著寶珠在放光。」「想你就在著那裡,這溫州城就像含著寶珠在放光。」這是多麼曼妙幻麗的真情啊!與郁達夫對王映霞的幻情比,雖是相似卻又似更美更深一層。
郁達夫、張愛玲情感驚似還表現在送別場面。一九二七年四月五日,即郁達夫送走王映霞返杭的第二天,郁達夫的二哥要從上海赴北京,郁達夫來來送別。當日夜,郁達夫在致王映霞的信中說:「今天早晨,也是這樣的(指到王映霞在上海的住處尋王)跑出去了一次,後來記起了我二哥哥今天要上船往北京去,才跑去送他上船。當他上船之後,回頭來對我說保重身體的時候,我又想起了前天南火車站上你我兩人的分手,就不覺眼圈兒紅了起來,而萬事不知的我的這位哥哥,還以為我對他的手足情深,在江頭傷別哩。」郁達夫送哥哥,因為情景相似,想起王映霞,情深而淚流。
張愛玲尋到胡蘭成了,但胡蘭成的舉動令張愛玲失望。二十多天後,張愛玲返滬,後在給胡蘭成的一封信中,張愛玲這樣寫到:「那天船將開時,你回岸上去了,我一人雨中撐傘在船舷邊,對著滔滔黃浪,佇立涕泣久之。」同樣是真情導致淚流。
郁達夫之於王映霞,張愛玲之於胡蘭成,一個是有婦之夫追求純情少女,一個是純情少女熱衷有婦之夫,但他們都付出了真情,留下了記錄情感的美妙文字。照理,天下有情人應有美果,不料他們後來又都有了悲劇的結局。
郁王情濃時,郁達夫張狂得意地在詩中寫道:「好事只愁天妒我。」後來家庭破裂竟致「沈園舊恨從頭數,淚透蕭郎蜀錦衾」(郁達夫詩)。張胡癡情時,他們在一張婚書上寫著:「胡蘭成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這四句,張愛玲寫前兩句,胡蘭成寫後兩句。而當勞燕分飛,張愛玲愛又不是恨又不能時,對胡蘭成說:「你是到底不肯。我想過,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
由熱戀而幻情,常人亦是有的,但能像郁達夫、張愛玲那樣精確描述,完美道出者,不多見。金聖歎說,才子心清如水,故物來畢照。這也如同韓石山所說的「從心所欲」就能寫出上好散文。優秀作家內心世界之不凡,於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