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團在李國修的專業經營下,組織藍圖具有相當規模,屏風分行政、演出兩大區塊,李國修在一九九九年完成組織人事的處理結構,二千年完成劇團組織架構。內部分成四目九科十八組,就團務、劇目,每人在不同位置上,都分工得很詳細,李國修指出,若每個位置補滿全團應是二百位全職人員。
一九八六年屏風創團起,李國修就開始面對台灣劇場環境,創團第二年發現,劇團的組織架構,最大問題是無前例可循,像是創團第二年「三人行不行」想和演員簽約,卻找不到適合劇場使用的合約書。從那時開始,李國修蒐找各種合約書,最後自己加以編寫。
李國修指出,為編寫合約書,需了解劇場工作每個環節的可能性,因此,早年李國修除了當演員,每場參加裝、拆台,為知道工程有那些問題需解決,經過這些工作的累積,最後把行政工作條文一一列出。
自一九八九年起李國修自我要求,藝術總監負責編列未來五年的演出計畫,當然也包括團務人事計劃。李國修設定自己半退休年齡,五十六歲會交棒,現任執行長林佳鋒會接掌藝術總監,其他同仁會再依各人專長做到該做的位置,半退休後李國修就回到顧問或劇團創辦人的身分。多年來李國修編、導、演都來,若能三選一,他仍選擇演員。李國修很早就跟黃毓棠說「你來導演,我來演你的戲」,自己要當一個幸福的演員。
長江後浪永遠推前浪,導演工作要讓年輕人出頭,王月說「年輕人可能會容易犯錯」,但李國修認為,自己就是這樣過來的,這叫「錯中學」,誰一開始是對的呢?一路走來至今應把棒子交下去,也把傳承觀念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