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壺藝家李崑明是正港的土水師;做粗工的手,卻能精雕陶壺,自成一格,讓許多人驚艷。
李崑明在新竹市文化局琉璃藝廊與美的隧道展出他的手拉胚壺藝,兩百多件作品,各具風采,展期到八日。新作「竹枝提樑壺」,將參加第二屆台灣金壺獎競賽。
五十四歲的李崑明雲林縣元長鄉人,十幾歲就跟著父親上工,一做二十年,「是道地土水師」;三十五歲那年,台灣經濟起飛,工人難請,「日薪三千元還愛來不來」,讓家人很困擾,他的弟弟是雕刻家,「輕鬆做,賺的比我多」,開始轉念。
他和弟弟兩人一起學手拉胚,學兩期就不做,覺得很難,隔年再去學,一樣拉不成;三十七歲那年,下定決心要學會,他告訴妻子,「土水師不能做一輩子」,妻子全力支持,終於學會拉胚技巧。
因為是土水師,對建築工地底層挖出的泥土特別感興趣,從事壺藝後,知道用什麼土可用,已混出能燒出紅、黃、黑、綠、藍、紅紫砂、黑紫砂與白瓷效果的泥土。
他說,白瓷土一般用作漿灌模材料,他拿來拉坏做壺,質地細膩,卻不黏手,燒成後,透光性佳、晶瑩剔透;他還在白瓷土加上有色泥土,燒出絞泥彩紋壺。
李崑明製土時,都用三百目濾網過濾,增加作品光澤度,外表也能做出像黑膽石的石英壺,還研創出表面粗糙,有自然顆粒的壺,備受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