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答問 指兩岸應透過協商進一步研究經濟交流與合作機制 府:好的訊號
【本報綜合報導】馬英九總統日前釋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希望採用早期收穫(Early Harvest)模式,兩岸就經濟合作機制當中容易達成共識的部分,先簽訂協議,有爭議的部分,則透過協商逐步達成共識。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上月二十八日下午三時,與網友線上交流,回答一名來自台灣高雄的網友提問,有關大陸對台灣農產品優惠政策問題時說,兩岸應透過協商進一步研究經濟交流與合作機制,這符合兩岸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於台海局勢的穩定和發展。
針對溫家寶的談話內容,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昨天指出,如果大陸當局對馬總統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有善意回應,他認為對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是一個好的訊號。
王郁琦指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最重要的精神就是求同存異,兩岸關稅談判品項繁多複雜,彼此應先就容易達成共識的部分,相互簽定早期收穫協議,並先實施,至於仍有爭議的部分,則可以透過協商逐步凝聚共識。
他表示,明年東協十加一後,東協各國貿易往來零關稅,國內的石化、紡織與工具機等產業,將立即面臨產業發展可能邊緣化的危機,就台灣立場而言,當然希望兩岸在進行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時,將上述產業列為優先議題。
中國總理溫家寶趕搭網路熱,上月二十八日首次上網與網友暢談遭丟鞋抗議、政府官員貪污等包羅萬象的話題。溫家寶把焦點放在較嚴肅的議題上,如經濟危機、中國醫療保健改革以及二月在英國劍橋發生的丟鞋事件。
至於貪污,溫家寶表示,政府為了打擊中國各地貪污,已準備讓官員申報財產。
在經濟方面,溫家寶以警告的口吻說,全球經濟危機還沒見底,並深入闡述中國政府將如何領導國家走出這波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