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報導文學新風華

陳銘磻 |2009.02.22
627觀看次
字級

自一九七五年以來,報導文學在台灣被積極推廣的三十多年間,這項以象徵性意義為主題的創作,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寫作文體?是理性報導加感性文學?還是以文學紀錄報導?民間文藝團體與政府文化單位均曾多次召開相關研討會,探索「報導文學」的理論與創作精義,其中當以報業名人荊溪人先生所言更能扼要明晰的說明這個文體的意義。他說:「報導文學是以新聞的體裁,運用文字的技巧,作有目的、有系列、有結論的報導,以補充新聞的不足,引導讀者,增進閱讀興趣的一種新聞寫作。」

闡揚報導文學在台灣植根萌芽的文學評論家高信疆先生,在一篇題名為〈永恆與博大〉的演講稿中提及:「『報導文學』是這個世紀最初的三十幾年裡,被普遍肯定、被大量開發出來的,它的背景往往源自一場挑戰、一次變動、一個秩序的毀壞或再生…

…然而,它彌補了,並跨越了這些。基於它行動的本質,實踐的熱力,求真的特性,快速的效果,以及它對群體的關照和平衡,於是,我們看到報導文學在痛苦中透出溫煦、在寂寞裡帶來友愛、在紛亂間提供知識、在變遷時展現契機的可能。」他又說:「把文學與報導結合起來,是這個時代的共同需要,並不是新聞界的不安份,也不是文學界的偏鋒。時代需要它,讀者也需要它。」

文學的筆 新聞的眼

回顧一九七五年,當台灣社會隨著即將解嚴的政治層面,解除報禁、開放觀光與前赴大陸探親,人心隨之全面開放;文學創作的多樣性也掀起莫大變化,這一方面顯示在時代脈動的變遷下,文學創作的表達可以是競逐的、多變的、巧思的;另一方面在全民寫作的前提下,也顯示文學已然逐步深植人心。彼時,文藝創作格外強調尊重人道精神,與不斷變革的社會一起進步,一起關懷弱勢族群,尋找人本根源。

其間,擔任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的高信疆先生,即以「文學的筆、新聞的眼,來從事人生探訪以及現實生活真實報導的生動寫作方式。」為著眼點,在當時擁有絕對權威地位的副刊版面上,大力推動「報導文學」。

這項令當代文壇人士眼睛一亮的文學創作,不斷在文藝創作圈裡湧現出台灣社會新希望的文學意涵。高信疆還強調:「選擇報導文學,正是一個年輕人接觸人生真實的具有反哺意義的事業。報導文學是種不斷追尋的良心作業,靠著我們的行動、我們的愛心、我們的知識,才得以實踐並且成長。而當我們拿起筆來,走進鄉間、城鎮、漁牧,走進身邊的一事一物時,也正是我們從矇眛無知、受人呵護的狀態中,邁向成熟、邁向責任的最佳經驗。」他又說

:「曾經有人問我:『報導文學是幹甚麼的?』我回答說:『是一種學習與教育的歷程。』」

呈現以及提出,是報導文學創作的重要信念。三十多年來,台灣報導文學的發展,均朝這目標前進。

用文學的精神內涵和優美文字,去寫作一篇具有現象性的報導作品,利用「描述」和「述說」,自然能夠把被採訪的人物或事件的感動力發揮出來;報導文學要的是象徵的意義,也即是說,用文學凝練的技巧琢磨事件本身,報導文學的作品就能生動許多。同時創作者更將發現,報導文學這種具有綜合作用的「象徵意義大於直接訴求」創作法,易於使人體悟到,報導文學不該只是真實報導而缺乏文學意識。

透過真實事件的敘述,呈現出事件被忽視、被遺忘,或被冷落的心情,再經「描述」的寫作功夫,藉由生動的文字把事件的真相如繪畫中的渲染那樣,一步步流洩出來。

關懷社會 關懷人心

報導文學不僅要求文字平實、靈巧;對主題的選擇更期望能重視台灣環境保育問題、經濟與人心更迭問題、少數族群與弱勢族群權益問題、社會亂象與政黨政奪問題、動物生態保育問題等,這些議題,的確需要報導文學工作者走入其間做深度探索。

報導文學特別強調「實證的態度」、「參與的熱忱」、「承擔的精神」是組合建構這項重視人文與人道的文學創作,使之成為不朽作品的主要精神所在;面對這項關懷社會、關懷人心的文學創作風潮,報導文學工作者絕對需要清楚認知,實證的態度是理性的,參與的熱情是感性的。無怪乎高信疆才會語重心長的說:「而承擔的精神連結了這兩者,成為一個優秀的訪員對歷史負責,向永恆承諾的良心事業。」

這的確是報導文學在台灣發展以來最為切題的重要課題,那麼,面對當前台灣多變的社會面貌與種種問題,更急需報導文學工作者發揮文藝勇氣,再次提起信心,拓展報導文學的社會功效,進一步邁向如高信疆所言:「而報導文學,作為一個人生參與者、見證人的身份,從沒有一個時候,像今天這樣繽紛燦爛的,充滿一切希望的,走在時代的前面,被文學界與新聞界所共同肯定,共同擁有,共同開發著它那無窮的熱力與光華。」的深度境域。

報導文學,近三十多年來確曾發揮它無窮的熱力與光華,也見證變革中的台灣社會,變遷的多樣面貌

;如今,一粒麥子蔓延成一畝畝豐盛麥田,報導文學仍將在許多後繼年輕創作者的信念裡,發揮它無窮熱力,持續見證與紀錄台灣新生命、新人文風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