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香港電】曾經獲得中國大陸勞動模範、聯合國「拉奧博士」獎等榮譽的農村婦女牛玉琴,二十多年來,憑著戰勝沙害的堅強信念,在毛烏素沙漠南緣的茫茫沙海裡植樹近二千萬株,將七千三百多公頃荒沙變成了綠洲,將風沙逼退十多公里,被譽為「治沙女傑」。
牛玉琴是陝西省靖邊縣東坑鎮金雞沙村農民,今年五十七歲。一家人曾為了房子和土地不被日益逼近的流沙吞沒,根據政策,承包了一片荒沙。沒想到,這一擋就擋了二十年。
不幸的是,治沙剛起步,先生就因病去世。牛玉琴一邊要拼命種玉米、種菜、養羊,用作養家餬口和種樹治沙的經濟來源,一邊還要拼命地在沙窩裡種樹。
她花光了家裡的全部積蓄,賣掉了牲畜,還向親戚朋友借錢、向銀行貸款二百多萬元。至今,牛玉琴一家人已累計投入八百多萬元,治理區林草覆蓋率達到百分之六十以上。
當一棵棵樹苗長大成材時,國家林業政策調整,生態林一律不許砍伐,牛玉琴辛辛苦苦建起的「綠色銀行」取不出錢來,治沙面臨止步。為此,她整修水地八公頃,種植玉米、豆子和葵花,還養了一大群豬和羊,每年純收入三萬多元。
牛玉琴每年又把種糧、養殖的收入全都用在治沙上。她說:「我們家的生活挺清苦,但看著親手栽的樹越來越多、越來越壯,沙漠越來越平靜,心裡就踏實了。」
「我一家人在十多公里長的風沙線上,植樹造林二十多年,共造林十一萬畝。現在附近五個行政村的近十萬畝農田免受風沙侵害。雖然負債治沙,一年的利息達二十多萬元,但我並不後悔。」
這兩年,牛玉琴在一百畝試驗田裡開始栽植側柏、樟子松、臭松等新樹種,「這些新樹種成材以後,固沙效果會更好,」牛玉琴說,「以前栽樹靠吃苦,現在還得講科學、講方法、講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