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點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

陳婉菁 |2009.02.19
347觀看次
字級

常在門診聽到病人詢問:「 為什麼胃部常常有悶脹感,要空氣從口中排出才會比較舒服,也有去醫院作整個消化系統的檢查,如肝臟、大腸鏡、小腸、胰臟、胃鏡…等,結果顯示都很正常,然而,吃西藥也沒獲得比較好的改善,請問這到底是什麼因素造成的?」

所謂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悶脹、噯氣、食欲不振、噁心嘔吐感、胸骨後疼痛及燒心反酸症狀等上腹不適的症狀,此症狀會持續或反復發作,發病原因多因飽食不節和精神壓力。

由於現代人常飲食過量、暴飲暴食、營養過剩而影響到腸胃系統,加上生活節奏加快、精神日趨緊張損傷腸胃的納運失職,形成食積、濕熱、痰濁等病理性產物,而造成腸胃不舒服症狀。

本病在中醫古書裡列為胃痛、痞滿、嘔吐、呃逆等病證,常用方中的一些方劑如半夏瀉心湯、旋覆代赭湯、小陷胸湯、四逆散等加味,臨床依病人體質及症狀給予用藥治療,皆可收到較好效果。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療注重生活步調的改善及飲食習慣的改變,也應避免某些易引起脹氣的食物,如麥麩、桃子、洋蔥、甘藍菜、穀類、地瓜、馬鈴薯、豆類、豆乾、豆腐、青椒、包心菜、芹菜、糯米類、玉米、西瓜、香瓜、柑橘類水果、牛奶、乳製品、汽水和高糖類的甜點等。

(作者為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中醫科醫師  陳婉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