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局針對原廠藥、學名藥 採用三同原則 消除價格不平等
【本報台北訊】生病民眾都想知道用哪種藥,好得快?但藥品分為原廠藥與學名藥,健保給付價差異很大。為消除價格不平等,健保局指出,未來不論是原廠藥或是學名藥,只要能證明同成分、同品質,就可以獲得同價格的核價,重新分配一千一百七十億元的健保藥費大餅。
民眾經常到醫療院所、藥局領藥,可能不知道,藥品可以分為「原廠藥」與「學名藥」,藥品過了專利期後,其他的藥廠製作的同樣藥品,就稱為學名藥。
以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為例,是一種非常普遍使用的止痛退燒老藥,原廠藥是葛蘭素史克(GSK)出品的普拿疼,民眾也常以普拿疼泛稱所有的止痛退燒藥。而其實同成分的學名藥起碼有數百種,光是健保收載給付的就有一百零一種乙醯胺酚。
健保給付的乙醯胺酚,其中最便宜的只要零點一九元,而葛蘭素史克則一顆要零點八元。如果到藥局購買,一盒十顆更要價近百元。
國內藥廠多數以製作學名藥為主,而跨國大藥廠則擁有研發新藥的能力,有眾多專利藥。長年來,原廠藥、學名藥藥廠吵不停,原廠藥認為自己的藥就是比較好,應該賣的貴。學名藥廠則不以為然,認為大家都可以做出一樣的藥,健保給付價也應一致。
對此,健保局提出三同原則,對於已經超過專利期的藥品,將採同成分、同品質,也就同價格。其中,同品質則是最重要的關鍵。
原廠、學名藥 哪種藥好得快?
而原廠藥、學名藥孰優孰劣?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藥劑部主任陳昭姿表示,當原廠藥過了專利保護期後,其他藥廠就可仿製同成分的學名藥,而衛生署即以BA(生體可用率)及BE(生體相等性)為審核標準,只要通過審核,就即發上市許可執照。
她強調,BA是以學名藥的數據換算而得,比較沒問題。BE則是和原廠藥的血中濃度等數據相比,比的是有用的藥效,但這些學名藥摻加的賦形劑等成分,則是各家商業機密,難以從數據中看出優劣。
藥改會理事長余萬能說,除了BA/BE之外,還有藥物動力學也有差異,賦型劑和製程步驟,都會影響藥物在人體中發揮作用的時間。
選藥有三招 也可查指標用藥
長久以來,民眾就醫時,醫師開什麼藥,就吃什麼藥,少有討論空間。專家建議用藥三招:老藥穩定、問問藥師都吃什麼藥、別輕易換藥。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藥劑部主任陳昭姿表示,藥物不一定新就有效,也不一定貴就好用。反而是一些使用較久、較老牌的藥物,由於使用者多,有一定的風評,通常較可靠,不妨列為考慮項目。例如某一老牌藥物雖有引發夜間夢遊等副作用,但患者仍爭相使用,只因它的藥效及穩定性都比其他安眠藥顯著。
對於一些比較新或比較陌生的藥物,她建議民眾可多問醫師、藥師等醫事專業人員,如果是他們常用的藥物,品質較穩定,且療效通常也較好,都可選用。
如果不好意思問醫師及藥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建議不妨換個方法,上網查看台大、台北榮總等大型指標性醫院的用藥品項,這些醫學中心的藥物通常不會太差。
不過,洪建德強調,急重症患者用藥,應以藥效的穩定性為優先考量,別輕易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