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琨綜合外電報導】中國青海省五十多座圖書館及館藏古籍,經由專家評選,成書於十至十一世紀的中國青海省玉樹東倉《大藏經》、十三世紀撒拉族手抄本《古蘭經》等近百部古籍,已獲選申報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青海省圖書館地方文獻中心副主任王建福說,此次申報的八十七部古籍,包括漢文、少數民族古籍、善本、出土文獻、珍貴的漢代木簡及藏族木牘;其中,東倉《大藏經》及撒拉族手抄本《古蘭經》(現存世界最早三本手抄本之一),有極高的文獻、文物價值。
享有盛譽的東倉《大藏經》,又稱「東倉五百部」,全部經文用手寫體,以金粉、銀粉、朱砂、墨汁等書寫在牛皮、樺樹皮和藏紙上;經文夾板和捆帶雕刻、壓印精美的圖案以及「六字真言」。
藏學專家鑑定認為,這部《大藏經》約有一千年歷史,包含佛教教義及幾乎所有藏族學科內容,是位於唐蕃古道上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東倉家族,歷經千年保護的藏族文化百科全書。
這部具有傳奇色彩的《大藏經》出版之前,一直保存在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白紮鄉一座碉樓,由當地東倉家族世代保管。
由於年代久遠、保護環境不良,目前這部《大藏經》損壞嚴重,青海省文物局已向國家文物局提出申請,希望在東倉家目前居住的古鎮修建一座專門存放《大藏經》的保護館,由東倉族人和文物專員共同修復、保護這部《大藏經》。
青海民族學院藏學系主任桑傑說,玉樹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為唐蕃古道重要通衢,青藏高原的古代文化交匯處,文物珍藏豐富。玉樹出土的這部東倉《大藏經》,經文出現十至十一世紀古藏文寫法,年代早於拉薩薩迦寺保存的十二世紀《大藏經》,用料價值更高。希望將來經過整理,能發現文成公主進藏的相關內容等,對研究藏族地區歷史將有更高的史料價值。
此外,收藏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街子清真寺的《古蘭經》手抄本,共有三十卷,分上下兩函裝,全書共六百八十一頁,其正文為阿拉伯文字墨寫,書法莊重凝練。據考證,這部《古蘭經》是撒拉族祖先於七百多年前從中亞帶來的,一直被撒拉族人民視為民族至寶,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古蘭經》手抄本,也是世界上保存完整的最古老的《古蘭經》手抄本之一。
一九五四年,這部《古蘭經》曾被送往敘利亞參加國際展覽會,在伊斯蘭世界引起很大回響,專家盛讚其為「少有的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