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青少年為何冷眼看世界?

王乾任 |2009.02.08
477觀看次
字級



書名:明天準會不一樣
作者:法伊莎.桂妮
譯者:繆詠華
出版社:麥田

《明天準會不一樣》是本相當有趣的小小說(全書不過百來頁),作者以第一人稱,極盡嘲諷之能事道盡之口吻,道出旅法阿拉伯裔下層階級青少年對於生活世界的不滿,說出許多和桃瑞雅一樣內心焦慮卻無法言說的青少年,對於眼下生活的不滿情緒。

美國社會學家Chapman Clark在《我們的孩子都受了傷》(校園書房)中說道,現代的青少年時期,已經從短短三年拉長到十五年之久,不少人直到26~28歲才能走出青少年期,進入成年,主要原因在於當代社會中的成人因個人主義作祟,自顧不暇,無暇他顧青少年的發展,以至於青少年產生嚴重的被遺棄感,只好發展出「地下社會」,自己與同儕群聚,創造安全溫暖可靠的社會,設法活下來。

Chapman Clark說,成人拋棄了將青少年帶往成人世界的責任,孩子被拋棄,只好裝出冷漠來面對少數願意親近自己的大人,試圖與大人劃清界線,自行創造人類存活所需的社會連帶。

然而,Chapman Clark談到的,其實還是青少年中較為幸運的一群,能夠創造抵禦冷漠社會的地下社會,某些像《明天準會不一樣》的主人翁桃瑞雅,並非社會主要種族,又屬經濟弱勢,還是單親家庭,又被當作精神異常(要求看精神病),根本無法與他人共同創造地下社會,只好自行在幻想世界中創造可以安頓逃避現實的「烏托邦」(或許這也是現代少年精神狀況異常者日多的情況?)

所幸,面對不友善世界的正面迎擊,桃瑞雅透過自己的雙眼五感,親自接觸觀察這個可笑的成人世界後,忠於自己所見所聞與所思所感(儘管桃瑞雅絕大多數的詮釋就成人來看,都非常荒謬可笑,甚至被斥為無禮/理,但重要的是,那是桃瑞雅真實面對世界後的看法),使得原本只是剛懂得抽象思考,但無法整合思考全部生活面相,又必須按照社會需求扮演各種角色的青少年一個擺脫生存焦慮與社會冷漠的桃瑞雅,得以發現一條既發洩對成人世界的不滿,又能彌補其無法創造地下社會且無法順利融入成人社會的困擾之路。

透過思考,桃瑞雅得以整理自己腦袋中的胡思亂想,得以對冷漠成人世界做出一番自己能夠接受的解釋,得以在生活世界發生的雜事中看見活下去的動力,然後緊緊抓住,使其能從「明天還是會一樣」跳進到「明天準會不一樣」,從而克服身為青少年,與主流/成人社會格格不入的痛苦/被遺棄感,使自己蛻變成熟,成功找到接合成人社會軌道的切點,萌生活下去的力量。如果說《明天準會不一樣》除了辛辣好笑外還有什麼提醒,那就是作者透過桃瑞雅之口訴說了現代青年因著被成人社會拋棄所產生的矛盾焦慮,需要成人的理解,並且認真的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尋找/創造夠為青少年所做的事情(助其認識並融入社會世界),而不是強迫青少年勉強改變自己來迎合世界需求。

《明天準會不一樣》,看似嬉笑怒罵,卻是本鼓勵身陷無法自拔的厭世情結的青少年奮力站起的好書。畢竟,像桃瑞雅這麼厭世的少女都能找到活下去的充足理由,能對明天充滿希望了,相信你也一定可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